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大型净化水厂上方建成金桥体育公园

地下清流涌动 地上运动健身

    金桥体育公园里的智能竞赛车颇受附近居民喜爱。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冯夏雪 龚慧 王越

    近日,家住石桥花园小区的居民李飞步行3分钟,来到江岸区金桥大道与石桥一路交会处的金桥体育公园。今年2月底该公园建成开放以来,到这里晨练成为他一天生活的开始。

    这座公园的地上是老人健步、孩子奔跑、青年打球的城市活动中心,地下则是一座大型净化水厂。这种创新性的“地上公园+地下厂站”复合生态模式成为城市空间更新与生态治理融合的典范。

    ■ 净化水厂上方建起体育公园

    日均接待市民逾千人次

    身材健硕的李飞拉着吊环,进行力量训练。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这组器材有吊环、云梯,是核心力量训练组合。我每天早晨都会来这里。”

    家住马路对面青青美庐小区的戴辉蓉和老伴抱着半岁的小孙子在金桥体育公园里散步。她说:“我们每天早晚带孙子来逛公园。这里环境好,适合遛娃。”

    丁明军住在附近的华宇旭辉星空小区。他说,以前,他的孙子打球要去较远的地方;现在,骑电动自行车5分钟就到,孙子几乎天天都来玩。

    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金桥体育公园蓝色塑胶地面上的各种体育设施令人眼前一亮。据介绍,公园内不仅配有无动力乐园、多种球类场地等传统运动设施,还引入了单方位体测亭、高拉推举双功能训练器、腿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等一批智能化健身设备,“科技含量”颇高。

    在单方位体测亭,记者站上仪器,快速获取了脂肪率、基础代谢率、骨骼肌含量等多项健康指标。智能竞赛车充满趣味,可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其他多种专业训练器满足了健身爱好者的进阶需求。“公园的健身器材专业、数据一目了然,我锻炼更有针对性了。”一名正在锻炼的市民赞不绝口。

    据统计,开园以来,金桥体育公园日均接待市民超过1000人次,累计游园市民超过26万人次。多元的空间设计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全民健身”。

    ■ 地下清流涌动

    复合利用城区空间

    金桥体育公园的地下是华中地区首座全地下式净化水厂。

    今年以来,为深化“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江岸区城管、水务、文旅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对一块荒地实施系统性改造。历经近两个月高效施工,一座集智能体测、科学健身、趣味竞赛、儿童游乐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七大功能区于一体的全龄化现代体育公园落成开放。

    江岸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督查室工作人员王逸非介绍,区城管部门联合塔子湖街道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区环卫部门在金桥体育公园周边完善了垃圾分类容器、果皮箱等设施,全力为市民营造优美整洁的游园环境。

    建设方中建三局武汉黄孝河机场河项目公司副书记胡刚介绍,这座公园地下的净化水厂每天可处理10万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其所属的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荣获2024年国际水协会全球项目创新奖银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水处理领域的“诺贝尔奖”。

    通过“地上公园+地下厂站”创新模式,金桥体育公园实现了高密度城区的空间复合利用——地下,清流涌动、碧波润城;地上,市民漫步游玩、运动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