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退休党员牵头“包梯”

30年老社区已加装19部电梯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方恒瀚)在江岸区花桥街道科苑社区协昌里小区,23个没有安装电梯的单元楼现已加装电梯19部。9月2日,长江日报记者对该小区进行探访。

    协昌里小区房龄刚过30年,80岁以上老人有350余人,60岁以上居民占比超六成。为推进电梯加装工作,社区党委建立了“党员包梯”机制,由退休党员牵头,联合网格员和志愿者共同负责。

    住在9号楼的党员居民田化绍自告奋勇当起牵头人,他和另一位居民饶和平均有工程测算领域的工作经验。利用专业知识,他们对居民楼建筑结构进行勘察评估,将相关情况告知居民。

    不同楼层住户如何出资是道难题。两人设计出“步梯计量法”,即一楼、二楼居民不出钱,三楼及以上居民以使用电梯下楼后少走的台阶步数为基准,按比例分摊费用,少走的台阶数越多,分摊的费用就越多。在社区组织的议事会上,这一方法获得居民认同。

    在电梯型号、价格谈判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上,志愿者们在公开竞标等过程中,及时公布相关资料,请来居民参与专家讲评和投票环节。2022年初,9号楼率先加装电梯。

    社区工作人员徐丽介绍,小区不少住户曾在工程部门工作,大家发挥所长,分别负责和电梯公司沟通,为居民们答疑解惑。在江岸区民政局、花桥街道、科苑社区的支持引导下,小区形成了居民主导、社区引导、政府支持、各方联动的加装电梯工作法。

    在3号楼的电梯加装过程中,退休党员王显强成了牵头人。田化绍等人成了他的“智囊团”。

    针对低楼层居民的顾虑,志愿者们耐心沟通;对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居民们主动协商分摊费用。如今,加装电梯的居民楼里,电梯“梯长”应运而生,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6号楼的加装志愿者是从事工程类工作的何龙迎。今年5月,6号楼顺利加装了电梯。

    居民孙凤兰老人今年88岁,她告诉记者,过去没安装电梯时,每次外出前都会列好办事清单,以免麻烦。“现在有了电梯,可以随时外出,方便多了。”

    2023年,科苑社区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除了周边社区来取经,还有上海、内蒙古等外地社区的工作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有了协昌里小区的成功经验,隔壁的协昌花园小区也顺利安装了2部电梯。

    社区党委书记徐娜表示,居民已从“局外人”转变为“主人翁”,未来将继续凝聚自治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