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武汉是科教重镇、大学之城,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更好实现大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是重要的城市课题。
过去,大学是“象牙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地。而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大学与城市间需要深度融合。
城市的大学,不只是安静的书桌,也是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要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大学所处的城市,正是热气腾腾的“发展进行时”,是大学发挥创新策源能力的“近水楼台”,把握时代脉动的鲜活样本。大学深度融入城市,植根丰厚土壤,能更好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大学的城市,不只是大学的“在地”“所属地区”,也是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实践热土。在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模式中,更具创新创造活力的年轻人,尤其能在城市大舞台上大展拳脚。就拿武汉来说,短短几十年,光谷地区从地图外两厘米,到如今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独树一帜”,正是由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引擎所驱动。
打破更多藩篱,实现深度融合,城市要积极主动提供环境、平台、服务和要素支持,帮助大学积极融入发展实践,让更多创新创造走下书架,走上货架,共同书写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