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家网站设计公司在海外遭遇的一起跨境知识产权诉讼案成功结案。在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保护中心)的专业指导下,该公司以3000美元和解金达成撤诉,避免了同类案件中缺席应诉卖家最高面临6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金。
这一案例不仅为企业挽回了重大损失,更为武汉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去”应对高频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据悉,该公司因在亚马逊国际站平台销售涉商标侵权产品,被列入“附表A被告”名单。平台随即下架相关产品并冻结其账户。
这里的“附表A案件”是跨境电商领域近年来频发的一种集体诉讼模式,其名称源于诉讼文件的格式。原告在提起诉讼时,会将一次性起诉的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境外电商卖家集中列在起诉状的“附表A”中。
此类案件的典型特点是“批量起诉、精准施压”:原告通常为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或维权机构,瞄准跨境平台上的中小卖家,以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等为由,一次性将大量卖家列为共同被告,并同步向法院申请冻结所有被告的平台资金账户、要求平台下架侵权产品。由于涉事卖家多为跨境经营,对海外法律程序不熟悉、单独应诉成本高,若选择缺席审判,往往会被法院判决承担巨额惩罚性赔偿金,最高可达数十万美元。
接到该公司的应对指导申请后,武汉保护中心迅速介入,通过核实起诉书指控内容、深度分析产品侵权风险,明确判断该公司若缺席审判,不仅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还会对企业征信与跨境经营资质造成长期影响。结合案件风险与诉讼成本综合评估,武汉保护中心为企业制定“和解优先、应诉并行”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协助该公司联系当地专业律师,与原告开展针对性和谈;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整理产品资质、交易记录等材料,同步做好行政申诉与司法抗辩的双重准备。
最终,该公司依托这一策略,通过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与原告达成和解,签署具备强制执行力的《撤诉协议》,并获得海外公证机关认证的撤诉裁定书,账户顺利解封,跨境经营未受实质影响。
作为武汉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的“专业护航者”,武汉保护中心表示,将持续监测涉及武汉企业的海外诉讼动态,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提供诉讼流程指导等方式,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以“联合应诉”降低单独应对成本,帮助企业提前防范高频纠纷风险,为武汉企业“走出去”筑牢知识产权安全防线。
(文:吴丹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