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七小时内开发出“校园报修系统”

武汉高中生获评全国“创新之星”

    崔一得展示自己开发的“校园报修系统”。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嘉)近日,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传出喜讯:该校高二学生崔一得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2025年全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在计算思维类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创新之星”荣誉称号。

    据了解,2025年全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涵盖数字艺术、计算思维、科创实践等多个类别。来自全国各地的141组选手参加了计算思维类现场交流。经过严格评审,最终仅30组选手获评“创新之星”,崔一得是其中之一。

    此次活动的现场交流要求选手在7小时内完成一项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创新开发,并需运用至少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如AI、AR等。崔一得的灵感来源于初中时的一次经历:当时,学校空调出现故障,报修好几天才有人来处理。基于此,他在此次活动现场开发出一款“校园报修系统”,以优化学校报修流程、提高效率。

    9月17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体验“校园报修系统”发现,用户登录后可在报修申请板块提交具体报修内容,系统会通过AI智能评估,根据事件紧急程度对报修需求进行排序;学校相关负责人既能点击事件进行审批,也能随时查看维修进展,整个流程高效、透明。

    崔一得介绍,该系统的网页前端设计开发运用了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Script(编程语言)等技术。开发过程中,他通过AI辅助处理部分页面样式,还接入DeepSeek用于对报修事件评级。不过,在他看来,目前这款系统的网页仍属于“半成品”,后续有时间会进一步完善,希望将它打造成实用的多端互联产品。

    “目前,我们学校还没有专门的设备报修系统,大家通常在QQ群里沟通报修需求。”水果湖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崔一得的指导老师何珍珍说,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十分期待崔一得能完成作品的完善,早日在学校投入使用。她告诉记者:“作为高二学生,崔一得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软件创新开发,足以表明他平时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熟练。”

    崔一得回忆,读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时,他对网络小游戏很着迷。身为高校计算机教师的妈妈告诉他:“网络游戏背后的设计制作原理比网络游戏本身更有意思。”在妈妈引导下,他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升入高中后,他加入学校信息技术兴趣社团,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还曾自主开发英语单词打卡小程序。小程序能将多个生词融入一句话中,帮助使用者理解记忆,还能记录背单词的进度。

    何珍珍介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水果湖高中每年都会开设不同方向、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并专门提供人工智能教室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场地。目前,该校信息技术兴趣社团有十余名学生,他们根据各自兴趣在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学习和探索。

    对于未来,崔一得有着明确的规划:“我希望进入大学后选择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习,未来能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在数字领域继续深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