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服务过刘翔、谷爱凌康复师团队在汉创业

三成患者跨省求医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魏涵玉 高青)好似“太空漫步”减少关节压力的跑步机、可对各关节进行测试和训练的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在青山红钢城街道,一群服务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康复师将原本面向专业运动员的运动康复器材搬进写字楼,普通市民也能接受专业康复训练。

    9月18日,在钰龙时代中心19楼沛麟运动康复中心,从北京来汉求诊的肖鸿飞站在一台形似跑步机的设备上,随着设备不断充气,他腰部以下被一个气鼓鼓的密封气袋包裹。

    “这台设备名叫反重力跑台,通过密封产生内外的压差,实现对腰部以下悬浮减重。”中心副主任吴庆龙介绍,人站在这台设备上,最多可以“轻”80%。不仅减少对关节的压力,还有助于调节肌肉张力。

    在反重力跑台上半个小时的慢走训练,让肖鸿飞气喘吁吁。自膝关节韧带损伤后,他许久没这样运动,“走起来,膝关节没啥压迫感,人轻飘飘的,好似太空漫步”。康复中心技术总监胡峰介绍,这些康复设备之前多运用于专业运动员康复。

    沛麟运动康复中心团队现有20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证康复师及3名中医师,其中14人有担任国家级运动队队医的经历。

    吴庆龙曾为易建联、刘翔等运动名将提供过康复服务。“多年前,我随国家田径队在上海进行了一个月的备赛保障。白天在训练场上应对运动员的突发伤情,晚上指导运动员进行放松训练。”

    胡峰曾担任中国滑雪队洛桑青冬奥会备赛团队康复师,为谷爱凌提供过康复服务。胡峰说,训练前,医疗团队会提前评估运动损伤风险。训练中,应对运动员脚踝扭伤等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理。训练后,帮助运动员进行疲劳恢复,通过系列训练,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运动员康复训练与普通市民有何不同?吴庆龙说,专业运动员受伤,康复师要尽其所能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竞技状态,“大多患者平常要工作,只能抽空前来。我们会一对一定制恢复方案,指导患者在家也能进行康复训练”。

    回顾当初的创业选择,吴庆龙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参与到马拉松等运动中,对运动康复需求持续增加,“面向大众的专业运动康复机构还不多,属于蓝海市场,大家决定一起干这件事”。

    今年上半年,沛麟运动康复中心已接待300多名患者,北京、上海、福建等外地患者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