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退休美术教师墙上描绘“小巷烟火”

记录居民幸福生活和城市更新

    易小阳介绍彩绘墙上玉带门火车站的创作过程。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王越 赵志宏

    9月16日下午5时许,夕阳余晖将集贤三路染成金黄色,退休美术教师易小阳手执画笔,一边观察路边一家水果店,一边将店主收起遮阳棚的动作画下来。半年来,易小阳在硚口区荣华街道描绘120多处“小巷烟火”,用画笔记录居民的幸福生活和城市更新。

    ■ 老楼房装了新电梯

    画笔描绘老旧小区新颜

    16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荣华街道幸乐社区看到,幸乐村10号的外墙上绘制了一幅反映居民生活的巨幅画卷,名为《旧城焕新颜》。

    “有胖嫂烧烤、逸菲鞋店,还有居民们平时喜欢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驿站,最醒目的是去年新安装的电梯。”易小阳介绍,画卷上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可以在社区找到原型。

    记者注意到,正在快乐驿站坐着聊天的一位白发老奶奶和画卷中的一位老人特别像。询问之下,果然是她。“我住在荣华街道60多年了,3个孩子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小区虽然老旧,但环境越变越好。没想到我也能上画卷,画得非常像。”老人名叫李家秀,今年88岁,住在幸乐村10号。她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安装了电梯,她每天都可以下楼和邻居们聊聊天。

    在易小阳的笔下,有辛勤的环卫工人、忙碌的餐饮店店主,还有拖着行李来“美食一条街”武胜西街品尝美食的游客,一幅幅“小巷烟火”画面跃然墙上。

    周鹏经营着一家牛杂面馆,他的小店也被易小阳画了下来。“这一片有许多餐饮店。我觉得易老师画得特别好,展示了武胜西街的美食文化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

    ■ 走街串巷找绘画灵感

    街坊们热情帮忙

    今年68岁的易小阳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退休前是汉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师。多年前,他手绘汉阳区西大街风貌,绘就了绵延数百米的“墙面人物志”,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初,易小阳受荣华街道邀请,生动地把一些知名小吃绘于墙上。熊腊生热干面、月宫鸡冠饺、无名铁棚子豆皮……这幅十余米长的美食主题墙绘突然“出圈”,成为老街荣华二路一道崭新的风景。

    谈起创作过程,易小阳连呼“过瘾”。“我走街串巷,在小吃店门口蹲守观察。排长队的、吃得香的,那种生活气息特别打动我。我就把这些鲜活的场景一一画到墙上,让美好的瞬间永远留下来。”半年来,他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速写本,走遍荣华街道的背街小巷。这里的居民故事、历史人文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建乐路两侧的墙面、石墩、电线杆、配电箱上都有他画的彩绘,以城市变迁为主题。人们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曾经的京汉铁路、玉带门火车站,又可以看到现在的“和谐号”动车组。

    易小阳说:“街坊们都特别热情,有的帮我扶梯子,有的给我送水。我和大家已经成了朋友。”

    ■ 艺术之美浸润街巷

    居民自治共管身边“微环境”

    荣华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汤蕾介绍,自从街道有了易小阳创作的彩绘,环境变得更好了,居民们更加爱护、更加珍惜周边环境了。如今,彩绘墙成为热门打卡点,提升了街区人气。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不少餐饮商户为了能够‘上榜’,开始主动改善店面环境,提升卫生水平。”汤蕾说,“我们邀请易老师继续为街道更多小巷创作精彩的墙绘。截至目前,墙绘总面积近500平方米。”

    “当艺术浸润街巷,当居民、商家成为画中主角,城市管理便不再是冷硬的规训,而成为一场温暖人心的共同创作。”硚口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荣华街道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以艺术之美化解了城市治理的难题,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居民“我爱我家”的情感认同,激发大家主动参与身边“微环境”的自治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