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长江评论

土地有情 丰收无界

    □ 长江日报评论员梁爽    

    今日秋分。当金黄的稻浪翻滚着涌向天际,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农民是“丰收节”的前缀,却非范围的界定。丰收不只属于农村、农民,也属于城市、市民。现代化程度越高,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越密切、越融合。

    就需求来说,从工业生产所需的天然原料到城市发展的各种供给,从餐桌上的健康美味到衣食住行的贴近自然,始终与土地紧密相连。这种联系随着时代发展,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

    从供给来看,如今的农业农村,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图景,而是科技、人才、资源、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赛场。无人机、大数据、高科技人才为传统种植赋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土疙瘩”里不断长出了“科技果”“致富果”。当年轻人通过直播让特产走向全国,城市资本有序投入农村产业发展,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愈发顺畅,土地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机遇的“希望田野”。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饱含对土地的感情。这不仅是中国人对农耕生活的眷恋,也是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参与,是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也是所有人对“舌尖上的安全”的守护。丰收节所庆祝的,不仅是田野里的硕果累累,更是城乡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当我们重新看见土地的价值,读懂丰收的意义,便能在城乡融合的浪潮中,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