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学好初中数学有“八招”

    名师名片:沈庆,黄陂区双凤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黄陂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个人。

    ————————

    初中数学想要学得稳、学得透,不能只靠“刷题”,更要抓牢“预习、思考、总结、纠错”等核心环节。下面这八招,涵盖从课前到课后的完整学习流程,帮你把数学基础打扎实,轻松应对各类问题。

    第一招:

    主动预习,抢占学习“先机”

    预习不是“翻书看一遍”,而是主动“找重点、提问题”的过程,能让课堂听课更有针对性。

    预习时可以按“三步法”来做:1.读教材,勾画出核心概念(如“二次函数的定义”)、关键公式(如y=ax2+bx+c,a≠0),标记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如“为什么a不能等于0”;2.看例题,思考“这道题用了什么知识点”“解题步骤是怎么推进的”。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五步,尝试遮住答案自己做一遍;3.做课后简单习题,检验预习效果,比如预习“平行线的性质”后,做2到3道“根据平行线求角的度数”的基础题。预习时的思考与疑惑更有价值,带着预习时的疑问听课,会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也能更快理解难点掌握重点。

    第二招:

    主动思考,让听课“有深度”

    很多同学听课只“听答案”,不“想原因”,导致课后做题“不会用”。真正有效地听课,是带着预习时的疑问,跟着老师的思路“多问为什么”。比如老师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时,不要只记“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还要主动想“为什么必须是‘夹角’,不是‘对角’”“如果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能判定全等吗”。主动思考能让你不仅“听懂”,更“吃透”,遇到同类题时也能独立推导。

    第三招:

    善于总结规律,让解题有方法

    初中几何题常因图形形态多、条件组合活让人觉得难,但其实解题的核心逻辑和常用思路是相通的,做好规律总结,就能快速找到破题的关键。

    在几何问题中,添加辅助线可以说是解题的关键。辅助线画得好,解题轻松又快速,辅助线画不对,可能就是解题绕弯又出错。对于基础题和部分中等题,掌握基础知识对应的典型图形很重要。很多时候做辅助线是为了补全典型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中,已知底边中点时,连接顶点与中点(补全“三线合一”的典型结构),可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比如证线段相等时,我们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得到对应边相等。

    八年级几何的学习,是几何学习入门的关键,同学们能够根据关键条件,关联已知与所求,寻求解题方法——比如看到“中点”就联想“中线倍长”或“中位线定理”,看到“角平分线”就尝试“向两边作垂线”或“利用轴对称性质构造全等”。有时我们可以对比类似题目,比如同样证线段相等,用“全等”和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适用场景有何不同,同时思考是否有更简洁的辅助线作法。把这些规律记在改错本上或集题本的题旁,积累越多,面对新几何题时就越能快速切入。

    第四招:

    拓宽解题思路,让思维“不局限”

    不要满足于“会做一道题”,要追求“会解一类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宽思路。数学解题不要局限于本题,而要做到举一反三、多思多想,解答完一个题目,要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这样能够帮助大家拓宽思路,这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第五招:

    用好错题本,让漏洞“不重复”

    错题本不是“抄题本”,而是“查漏补缺的工具”,能帮你找到知识盲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整理错题时要包含三个部分:1.抄题,再次熟悉题目条件,理清已知与求证,重点条件怎么处理;2.写“错误原因”,比如“概念混淆”“审题不清”“计算失误”等;3.写“正确解法+总结”,要完整写清步骤,标注关键思路。完全没有思路的题目更要根据题目条件或模型总结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每周花20分钟回顾错题本,尤其是“反复错”的题,考前重点看,能有效减少考试中的“重复失误”。

    第六招:

    用“五思”学习法,让每道题“物尽其用”

    会一道题通一类题,关键靠“五思”学习法,从五个维度吃透题目,比盲目刷题更高效。具体来说,每做一道题,都要从这五点思考: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解题?是怎么想到这个思路的?还有其他解法吗?能变成其他题型吗?坚持用这种方法,每道题都能发挥最大价值,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

    第七招:

    独立完成作业,让习惯“不偷懒”

    依赖APP搜答案、抄同学作业,只会让你越来越“怕难题”“不会想”。独立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作业时,要做到“三不”:不边做边看答案,先独立思考,实在卡壳就标记“问号”,等全部做完再回头继续钻研;不敷衍审题,慢慢读题干,圈出关键条件,避免因“看漏条件”做错;不跳过步骤,哪怕是简单的计算,也要完整写清过程,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慢”,但坚持下来,你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会明显提升,遇到难题也能沉下心思考。

    第八招:

    坚持归纳总结,让知识“成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且关联紧密,定期归纳总结,能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网”,避免“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我们可以按“章节”或“专题”总结。比如学完“四边形”后,用表格整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对比它们的异同。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以“初中数学”为中心,分支展开“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再细分知识点,让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定期回顾总结的内容,能让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系统,解题时也能快速调用相关知识。

    数学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把这八招融入日常学习,从主动预习到独立作业,从总结规律到用好错题本,一步步积累,就能让数学基础越来越扎实,成绩自然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