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王南芳 耿珊珊 通讯员孙斌
顾倬云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抗美援朝参军参干309位学子之一,参军后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军事医学事业。取得联系后的一个月来,长江日报记者多次线上采访这位解放军总医院退休老军医。
9月3日,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顾倬云心潮澎湃,定居北京的她对长江日报记者说:“看到各兵种方队威武雄壮,看到钢铁洪流,国之重器,深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顾倬云说,对先烈最好的纪念是继承他们的遗志。
顾倬云1950年底报名参军。当时,正逢美帝为首的盟军打到了鸭绿江边;她报名之前,至亲姨母、革命烈士朱枫为祖国统一牺牲在台湾马场町国民党反动派枪下。
“国仇家恨摆在我面前,决不允许反动派再犯我中华。”回忆75年前投笔从戎的坚定抉择,顾倬云说,参军就为一个信念:保卫新中国。
■ 心赴战场,唱着战歌激昂北上
顾倬云1932年出生于浙江镇海,母亲是大家闺秀。然而,日本侵略军的铁蹄打破了家园的宁静,幼年的她随父母家人往返于浙江镇海和湖北武汉躲避战乱。童年和少年历经战乱,颠沛流离。顾倬云在武汉读完初中、考上高中,1949年迎来武汉解放和新中国成立。
“1950年,美国纠集16国发动朝鲜战争。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实验中学高三甲班同学绝大多数报名,参军上前线。就在此时,我收到了姨母朱枫在台湾牺牲的消息,我母亲应组织的要求,赴南京、上海祭奠,我瞒着家人报名参军。我参军主要是为了保卫新中国,也告慰为国家统一而牺牲的姨母。当时,国仇家恨摆在我面前,决不能让反动派再犯我中华。”
顾倬云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继承姨母的遗志,这比哭更能表达我们对于姨母的爱和纪念。”
顾倬云回忆,1951年1月,部队前来接兵的那天,“武汉人民热情欢送,我们唱着‘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万众一心保卫国家……’列队前进。武汉人民涌向街头激情欢送子弟,那种情景,令人毕生难忘。继而,上火车,一路北上。军代表告知我们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共有400多位来自各地的同学,合编为一个年级军干班,由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保障,哈医大代训技术,总后勤部派军事教员负责军训。”
顾倬云时年刚满18岁。她所在的省实验高三甲班共有女生12人,包括长江日报此前报道过的钱治光、范中慧,一起参军参干的女生就有8人。
“听说是去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家一开始还有些不痛快,羡慕那些分到空军、海军、工程兵前沿部队的同学可以尽快参加战斗。”顾倬云回忆,“火车一路往东北开,离抗美援朝前线越来越近,大家都作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
■ 何惧路难,做战地医疗最需要的外科医生
顾倬云和同学们最初被告知任务是接受短期训练后入朝作战,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好转,她们就从短训转为本科学习,学制5年半。
1956年8月,顾倬云大学毕业,在解放军原总后勤部主持的授衔仪式上,她被授予中尉军衔。当时,解放军筹建全军总医院,从全国各地调集专家。“毕业后一下车,有人告诉我们直接到筹建中的解放军总医院报到。”
顾倬云回忆,“到岗后不久要分科室,自愿报名,组织审定。我报了外科。我的想法是战地医疗最需要的是外科医生。军医在前线,首先要用到的也是外科技术。”“原本我个人的志愿并非学医,参军后组织分配我学医,我就努力学好医,毕业分配到医院,作为一名军医,我时刻准备上前线。”
回忆这一选择,顾倬云说:“其实,外科一做手术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此外,女性还要经受结婚、生育等考验,不少女医生中途转行。我那时长得不是很壮,很多人怀疑我能不能坚持。我就有那么一股劲头,坚信男同志能做的事,女同志也能做。”
一心要拿手术刀的姑娘,不惧路难行。“我最长的一次手术,从早上做到次日凌晨。在当时,住院医生是24小时责任制,我早上6时上班,抽血输液都是自己动手,手术也一点点做起来。”
“医生要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我们那一代人树立的都是这个信念。”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毕业第二年——1957年12月,顾倬云被单位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 大医精诚,全军“一把刀”为将军主刀千余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部队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顾倬云在医学外科领域耕耘近70年。她克服一切困难,刻苦钻研技术。
1994年1月12日,解放军报专题报道顾倬云,标题是《我军外科“一把刀”是位纤细女性,顾倬云为将军主刀手术千余例》。10年后,解放军报以《宝刀不老气犹雄》再度聚焦她,称赞她“从医50余年,使数不清的危重病人获得新生”。
2002年11月,解放军文艺杂志刊登了反映顾倬云事迹的报告文学《大医精诚》。文中,作者援引患者所送锦旗之语“妙手回春,清气如兰”,感叹这种让人如沐春风的医德仁术“抚平了多少人间创痛!”
原总后勤部一代名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顾倬云走过了充满光荣与梦想的70余年职业生涯。采访中,拥有69年党龄的老军医动情地说:“是党、国家和部队培养了我。”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顾倬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是志愿军攻无不克,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伟大牺牲精神震慑了敌人,使之不敢再战,使我们得以在和平环境下学习、工作。”她在给记者提供的“九三阅兵感言”中写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