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
在非遗嘉年华触摸百年汉口
早就听说汉口历史风貌区要办非遗嘉年华,10月1日,我满心期待赶了过来。一到街区,老里份的青砖灰瓦裹着节日的热闹劲儿扑面而来,这场由江岸区文旅局等单位主办的“我有拿手戏”活动,果然没让人失望。
15时,保元里门口突然热闹起来——“溜溜的江岸,有延有咸又有元”主题活动开始了!我挤到前排,一眼就看到12个笑着的青年使者,和他们一起操控的3米长气球龙特别惹眼。这条“龙”一会儿跟着队伍蜿蜒,一会儿轻摆“尾巴”,像在给我们引路似的,带着大家从保元里的烟火气里穿过。路过吉庆街时还能听见商户的吆喝声,走到咸安坊的老建筑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再到平和坊、巴公房子,每一处都像在讲老汉口的故事。
等到天暗下来,平和坊的水上舞台突然亮了灯,我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下——湖南非遗“炭花舞”开始了。音乐一响,两位穿古风武侠服的表演者拿着竹竿走上台,竹竿顶端的网笼一甩,火星“唰”地飞了出来,像流星往下落,又像天女散花,在黑夜里划出一道道亮闪闪的弧线。我和周围人一起惊呼,赶紧掏出手机录像,生怕错过这惊艳的瞬间,屏幕里的火星再亮,也比不上亲眼看见时的震撼,这大概就是非遗的魔力吧。
逛到吉庆街会场时,我被面塑摊位前的人群吸引了过去。武汉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杨正带着小朋友捏和平鸽,面团在他手里转了转,就有了翅膀的形状。我忍不住凑上去,徐老师耐心教我捏鸽子的脑袋,指尖触到柔软的面团,突然觉得以前只在书上看的非遗,这下真的摸到了。旁边的小游客刘麟璟瑜举着自己捏的小面人,蹦蹦跳跳地说“用面粉做东西太神奇了”,我看着自己手里不算完美的和平鸽,心里也暖暖的。
听现场工作人员说,接下来的几天平和坊还可以看木偶戏、听湖北大鼓、观赏评书相声,还有木艺、金缮等手作课堂,以及青年创意市集、乐队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是令人期待。
这趟双节之旅,我不是在“看”非遗,而是在“玩”非遗、“摸”非遗。从白天的巡游到夜晚的炭花舞,从捏面人到逛市集,汉口历史风貌区的每一块砖、每一项非遗技艺,都让我感受到了江岸的百年故事。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鲜活。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Yizhao~
■ 美文
城市律动
徐东大街,是武汉现代城市进程的一道生动剪影。街头车流如织,在宽阔的道路上勾勒出城市的律动节奏。两侧摩天楼宇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天空的色泽,将繁华与摩登具象为建筑的轮廓。道路中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为这片商务与商业交融的热土增添了节日的色彩。每一辆车、每一栋楼、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在历史积淀与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的蓬勃姿态。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王练红
(整理: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