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江城,又是一年中秋时。心向明月,许下“但愿人长久”的祝愿,市民游客在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交织的图景里感受节庆新体验,在中秋国庆喜相逢中体味家国情深的礼赞……月光所至,既是万家灯火的欢心暖意,更是逐梦奋进的生动画卷。
■ 数千名游客江上团圆
“武汉夜景真的太美了”
长江日报讯(记者侯钰倩 通讯员郭毅)10月6日,武汉文化旅游集团两江游览公司四大旅游码头11艘游船滚动发班,载着数千名游客打卡江上最佳“赏月位置”,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赏月之旅”。
“在游船上看月亮又大又圆,感觉特别近。这是我们从未有过的浪漫体验,武汉夜景真的太美了!”在两江四岸璀璨灯光的烘托下,“两江盘龙”号、“两江晴川”号等游船360度全景观光甲板上,众多游客边欣赏超级月亮边赞叹。
在游船上过中秋,品尝到的不只是月饼。汉口粤汉码头“两江盘龙”号游船推出的中秋限定款自助餐火爆出圈,武汉地道的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等特色菜品颇受游客喜爱,肉厚膏肥的香辣蟹刚上桌就被大家“一抢而空”。据悉,国庆中秋假期,“两江盘龙”号自助餐航班一票难求,这种一楼用餐、三楼观景的一站式文旅服务为游客提供了味蕾与精神上的双重愉悦。
“李白”号游船上,节日氛围感拉满。当晚,游船工作人员身着汉服、手持蒲扇,为游客提供引导和讲解服务。他们还主动邀请游客合影,化身“月宫使者”为小朋友讲述中秋传说故事,用传统文化赋能高质量游船服务。现场更有工作人员随机为游客发放中秋定制款小花灯等精美礼品,游客们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此刻,民俗文化与时尚体验实现同频共振。
■ 看编钟表演 放水中花灯
月上东湖,沉浸式感受中秋文化
长江日报讯(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何宇炀 邹卉 赵丽 王扬 肖佩)10月6日是中秋节,东湖风景区以“月上东湖 情满中秋”为主题,推出系列沉浸式文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共赴团圆之约。从磨山之巅的编钟雅韵到东湖之心的无人机光影,从古风游船的楚舞翩跹到沙滩月夜的祈福灯海,传统与科技交融,欢度佳节的氛围浓郁。
“编钟的声音婉转悠扬,真有一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根本不够听。”来自重庆的大学生唐思婉一边欣赏磨山景区楚天台中演绎的《春江花月夜》一边说。编钟的浑厚、古筝的清越与笛子的婉转交织,让她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下眼前这一幕。“这是我第一次观看编钟表演,太惊喜了!我昨天错过了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表演,今天在磨山圆梦,真是不虚此行。”
“这次,我们特地编排了《我和我的祖国》《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只为让游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体会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楚天台编钟古乐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东湖沙滩上,“夹月饼挑战”进行得火热,小朋友们争相用超长道具筷子夹着月饼玩偶。家长李女士边拍照边笑着说:“孩子说要赢个‘月亮’回家,这比直接买月饼有意思多了。”日落时分,“落日声波”音乐会准时开场,沙滩变身音乐会现场,游客们或坐或立,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夜幕降临后,水上漂浮影院巨幕亮起,游客们躺在浮床上,享受着独一份的观影体验。不远处,点点星光闪烁,游客将手中的花灯缓缓推入湖中,寄托心愿。盏盏花灯随波荡漾,与天上明月、水中光影构成一幅祥和的画卷。
东湖的夜晚化身浪漫中秋舞台。古风游船划开波光粼粼的湖面,船尾“拖着”悠长的民乐旋律。船上,游客叶林一边举着手机拍楚舞表演一边说:“头顶是一轮超级月亮,耳边是悠扬的曲调,太惬意了!”当游船行至湖心,“楚天神鸟”“嫦娥奔月”主题航模飞行器表演点亮夜空,引来游客阵阵惊叹声。数个“楚天神鸟”主题航模飞行器在东湖水域上空盘旋伴飞、栩栩如生,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
“我们用航模飞行器表演的形式为游客奉上传统与科技相融合的中秋祝福,让大家在东湖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武汉东湖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与采写:张媛)
■ 购房节变身“月光剧场”
承载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基因
长江日报讯(记者冷靖华)10月6日,融合团圆温情与购房盛宴的独特场景在汉口江滩一元广场铺展开来。
当日下午4时,2025年武汉金秋购房节中秋专场活动在城市风貌区掀起第一波浪潮。手持发光月亮道具的摄影师“月下最亮的仔”成为全场焦点。市民詹女士带着女儿面对镜头摆出“比心”造型,8岁女孩易飞羽则指着背景板上的城市地标兴奋地尖叫:“看!我们的照片里有国旗和江汉关。”
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当日有100多组家庭在城市风貌区完成“中秋团圆照”的拍摄,扫码获得与武汉地标同框的专属数码合影照。
下午5时30分,长江日报记者随着打卡人流转场来到诗镜长廊区。正在这里拍照的游客李青说,她是成都人,此次国庆中秋假期和小伙伴一起来武汉旅游,听说汉口江滩有中秋专场活动,特地来看看。“我们和武汉地标拍了合影照,还买了武汉文创产品,这个中秋节过得很有纪念意义。”
傍晚6时,主舞台区变身“月光剧场”,表演成了全场焦点。台下的“江城NPC情景生态”表演中,“哪吒”与观众互动,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主舞台区更是热闹非凡——本地乐队表演的一曲《月亮之上》点燃全场,观众跟着节奏摇晃荧光棒,连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哼唱。
记者注意到,除了专程来参加拍照打卡活动的人,不少看房者也加入购房节中秋专场活动。在高品质住宅展区,咨询者众多;在浪淘市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糖画、面塑、面部彩绘技艺,引来一群孩子围观。“今天,我陪爸妈来看房,没想到还有好吃好玩的。这是我第一次在脸上画‘心电图’,感觉很奇妙。”在展位画完面部彩绘的女孩余慧玥感慨地说。
暮色渐浓,江滩的月光与灯影交相辉映。购房节在此刻已超越一场单纯的商业活动,成了承载城市记忆、传承文化基因的载体。这一“月光剧场”用创新的形式重新定义了“团圆”——它不仅是小家的团聚,更是城市与市民、传统与现代、生活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 水下演绎“嫦娥奔月”“吴刚舞剑”
游客收获意外惊喜
长江日报讯(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徐平丽 袁杰)中秋佳节,海合安武汉极地海洋度假区的环游池中,一轮“超级月亮”静悬海底。光影浮动间,“吴刚”和“嫦娥”缓缓游动,衣袂随波轻盈舒展,仿佛从神话中走出。他们相继在水下演绎“嫦娥奔月”“吴刚舞剑”,引得游客纷纷驻足,举起手机定格如梦如幻的画面。
“吴刚”的扮演者是出生于1997年的河南小伙郭克。他不仅是中国美人鱼公开赛和亚洲杯赛双料冠军,更是将竞技之美融入艺术表演。这个中秋节,郭克通过独特的水下演出给游客带来了一份别出心裁的节日惊喜。
看似只是换上古装,水下“嫦娥奔月”“吴刚舞剑”却暗藏诸多技术难点。郭克解释说:“日常的美人鱼表演以流线型鱼尾为主,动作轻盈、阻力小;古装宽袍在水下需完全展开,每一次动作都要额外用力。一场表演下来,体力消耗是平时的1.5倍。”
为克服水下古装带来的阻力,郭克提前半年展开针对性训练:调整划水幅度、强化身体控制,甚至反复测试不同材质服饰在水下的飘动效果,以防缠绕影响安全和表演流畅。
不光是技术,郭克更在角色塑造上下功夫。他查阅吴刚的神话记载,观摩古装剧中的人物仪态。“我不能只是穿着古装在水里游,更要通过手势和体态传递人物特质,比如吴刚伐桂的执着。这需要在水下精准控制动作,难度远超一般竞技表演。”
国庆中秋假期,海洋度假区的环游池每天上演4至5场“吴刚舞剑”和“嫦娥奔月”。每场演出10分钟,加上筹备时间,郭克每天需在水下工作80分钟以上,并配合灯光、音乐调整节奏。
海合安武汉极地海洋度假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推出水下“吴刚”“嫦娥”表演,旨在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与神话IP,打造差异化文旅体验。选择具备竞技赛事背景的表演者,正是看中其精准的水下动作控制能力,能更好地展现神话角色的气韵神态。未来,海洋度假区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创新表达,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传递文化自信,让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美学触达更广泛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