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唐艺
“打车才发觉,武汉的导航精确度竟然这么高。”胡女士向长江日报记者分享,国庆期间她去了国内好几个城市,都有在当地打车的经历,发现这些城市的出租车停车位置不如在武汉精准。
武汉出租车司机张琴也深有体会:“以前经常搞不清楚乘客是在马路的哪一侧等车,现在导航非常精准,即使是小路或某个具体的楼宇也能准确识别。”
湖北珞珈实验室智能定位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张琦介绍,他们在北斗导航星地协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提升了武汉等31个城市的地面导航精度,还实现了对川藏线的毫米级沉降监测。
“明明是允许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却无法正常落锁。”过去,许多热爱骑行的朋友曾向记者反映过共享单车还车的困扰。哈啰单车客服向记者表示,自今年车辆信号优化以来,这种情况已大幅减少。
目前,北斗在地图导航、微信位置分享、公交到站提醒和地质监测等方面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已深度融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哈啰单车客服提到的信号优化,实际上是指提升了定位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而这得益于湖北珞珈实验室姚宜斌教授团队攻克的北斗星地协同广域精密定位关键技术。
据了解,北斗导航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卫星端定位,采用星端基站,优点是无需依赖地面设施和网络即可快速定位,但精度稍逊;另一种是依靠地面基站,可实现厘米级精度。而传统星地分离的模式难以实现全时空域的精密定位。
姚宜斌告诉记者,随着应用场景日益复杂、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北斗星地分离定位模式已无法满足精准可信、海量并发、复杂多元的定位需求。星地协同定位是解决复杂场景下北斗精准可信定位的关键手段,也是国家北斗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姚宜斌团队突破了复杂环境大气误差建模、星地协同高精度定位、大规模高并发解算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定位平台和低成本多元化装备,技术自主可控,软硬件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张琦介绍,北斗星地协同高精度定位服务已在26个省份、31个城市的时空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了70%的国土面积,服务用户超过百万。武汉作为站点密度最高的城市,已建成32座CORS实体基站,其定位效果在城市级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北斗星地协同位置服务技术体系已应用于南方电网避灾监测终端建设,服务全国1.8万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并为川藏线等重大工程提供沉降监测网络,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