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粮安天下 中国贡献

    2023年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右三)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和当地农民一起收获水稻。

    新华社发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14亿多人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端牢饭碗,中国底气十足。

    第45个世界粮食日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全球粮食安全持续恶化,数以亿计的人口仍在饥饿中挣扎。如何破解饥饿的挑战,确保“人人有饭吃”,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天,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出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中国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我们依靠自身努力,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技术受援国转变为核心贡献者,是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为面临燃眉之急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更致力于通过技术合作与知识分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生产的“造血”能力。

    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在世界粮食安全的版图上,书写着充满温度的中国故事。

    ——应急: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粮援;

    ——谋远:坚持授人以渔,积极输出优良种植品种与技术;

    ——共识:推动减少粮食损耗;倡导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共同守护粮食安全的合力。

    据新华社电

    ■ 中国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

    ·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纸币上,印着中国杂交水稻的图案

    ·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并远播包括马达加斯加在内的五大洲近70国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

    ■ 中国菌草成为世界“幸福草”

    ·长期关心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在南非、卢旺达,来自中国的菌草,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致富草”和“幸福草”,小小的蘑菇撑起了无数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

    ·在布隆迪的田埂上,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民并肩劳作,通过一次次试验,成功培育出7个最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水稻新品种,实现年均增产2.85万吨、增收1425万美元,不仅让无数家庭的粮仓充实起来,更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