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徐洁雅)“以前因为是个体户,有的订单拿不到。现在转型成公司,不仅拿到了零售供应资质,还顺利签下两个新项目,发展路子一下子就宽了!”
9月23日,武汉市吉源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文静兴奋地说,店里牛奶制品满满当当,她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订单信息源源不断。就在5个月前,这家企业还只是青山区钢花村街道恩施街一家个体工商户。
陈文静的牛奶店在恩施街很有名。2008年,她从牛奶企业离职,在恩施街开起了自己的牛奶店。凭借稳定的货源和优质服务,小店很快站稳脚跟。社区团购兴起后,她服务武汉三镇各个社区团长,为居民提供牛奶及其他溯源特价商品。
这两年,小店想做大做强,“瓶颈”也随之而来——因为是个体工商户身份,缺少相应零售供应资质,好几个项目最后都没落地。
转机出现在区市场监管局和钢花村街道工作人员的一次日常走访。了解到吉源食品销售门市部发展难题后,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详细讲解“个转企”的优惠政策,还对比分析了个体工商户与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责任、经营权限、融资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她的顾虑,帮她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在后续办理“个转企”手续时,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协助梳理材料清单、填写申请表格,还主动联系辖区银行上门办理开户。2025年4月,门市部转型为武汉市吉源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并顺利拿到了期盼已久的零售供应资质,很快就签下了两个新项目。
“从个体户到公司,不只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发展空间的跃升。”陈文静说。
据悉,一年多来,全市已成功推动近6000家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升级,获得企业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