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黄韵雅)10月19日,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城市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举行。
会上,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汉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武汉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研究机制,助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专注城市地方学(武汉学)、城市法制史、区域城市史、城市治理、城市文化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其《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武汉沦陷史》《武汉历史之城建设研究》《关于对“东湖复临医院”开展抢救性保护研究宣传美籍“中国医生”弥勒耳的请示》等科研成果,为研究武汉城市历史文化和当代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吴天勇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已形成显著学术品牌效应和人才梯队优势,在城市研究领域树立起一面鲜明旗帜。期待中心继续发挥优势,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方案。
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研究员指出,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在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会上,武汉市档案馆、仙桃市档案馆与城市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城市记忆工程”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深化城市研究合作。
随后,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汉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11家单位,联合发布《武汉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共同体成立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