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织密安全网 拧紧安全阀 提升安全感

洪山公安聚焦社会面立体防控 构建平安治理新格局

    国庆假期,洪山公安坚守岗位守护辖区平安。

    开学季,洪山民警进校园开展反诈宣传。

    白沙洲市场派出所民警在大市场内走访巡逻。

    街道口交巡联勤机动队队员正在进行路面巡控。

    社区民警为居民解决烦心事,让居民感受安全感和幸福感。

    洪山民警夜市巡逻,守护城市烟火气。

    “谢谢警察同志帮我们找回包,武汉没让我们留下遗憾!”国庆节前,两名西安游客来武汉看演唱会,一下火车,包就遗失了。洪山公安花了5小时找寻,游客的包找到了,里面的大额现金,还有好不容易买到的演唱会门票原封不动。

    公安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洪山公安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新期待,带着责任、温度和感情,扛起打防管控主责主业,聚焦服务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今年以来,洪山公安通过创新社会面交巡联勤模式,织密社会面巡控网。通过做强“洪山快反突击队”品牌,成功处置各类警情,全区刑事警情连续9年稳中有降。

    通过对珞狮路、烽胜路等道路进行改造,全区拥堵警情同比下降23.4%。在全区291家中小学、幼儿园,严格落实“高峰勤务”“一校三警”“机关支援”等护学措施,确保了校园安全。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动9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洪山公安不断推进以全量警情研判为牵引的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做实分局主战,实现刑事有效警情下降22.3%,传统盗窃、新型涉网犯罪破案率同比增长至58.2%、30.9%。

    通过打造市场派出所“7×24小时”综合警务室,推行玫瑰湾社区警社融合等试点,做细派出所主防,使民警“下社区”变为“融社区”。

    “看到守护在身边的警察身影,我就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幸福感。”“上下班路上都会见到巡逻民警,又精神又帅气!”“有警察上下学护航,我们家长更放心更安心了。”

    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是对洪山平安建设最真诚的表达,更是对洪山公安工作最温暖的点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洪山公安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让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更加具象,就在市民身边。

    ■ 出警快一秒 平安多一分

    创新社会面交巡联勤模式 织密社会面巡控网

    10月2日晚,朱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从群光广场路过,被迎面而来的另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倒,朱女士摔得很狼狈,对方却想一走了之。这时一辆警车闪着警灯停了下来,民警拦下逆行撞人的电动自行车骑手。

    朱女士松了一口气,经检查,她手脚多处擦伤、背包损坏。尽管对方诸多理由不愿担责,但民警现场调解定责,撞人男子赔偿了朱女士500元。“什么是安全感,什么是公平正义?这就是!”朱女士向洪山公安第一警务站的巡逻车组深深地鞠了一躬。

    洪山公安正在推行街道口“交巡融合”试点,交巡联勤机动队在巡逻中要主动发现异常,快速研判、妥善处置。

    作为武汉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洪山区拥有着全市最多的城中村、高度密集的人口,治安形势错综复杂、110警情数量在全市居于前列。

    为了应对复杂的治安形势,提升响应速度,洪山公安健全巡控快反体系,设置4大战区、8个片区,建立警务站、快反处突队、派出所、交警、驻区特警联勤协作工作机制。构建了“全警响应、相互支撑、高效联动”的快速反应网络。通过精心织密“1、3、5分钟”快反防控圈,对社会面发生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有影响案件,第一时间响应,妥善规范处置。

    街道口片区是全市治安复杂的地区之一,片区内有群光核心商圈,武大、华师、武汉理工、武汉体院多所高校,以及省妇幼、武大口腔医院等多家医院并毗邻梦时代、光谷商圈,武珞路与二环线交会,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汇聚。

    今年上半年,洪山公安分局党委统筹考量,将街道口片区作为“交巡融合”试点,打破警种壁垒,共同组建了以第一警务站为驻点的街面快反快处联勤专业队伍。

    这个“一交一巡三辅”的最小作战单元,“7×24小时”屯警街面,以街道口路口为核心,构建“田字型”辐射巡控区域,划分6条重点巡控线路、21个必巡点和4个快反应急点,涵盖商圈、医院、院校等重点部位,履行治安管控、交通管理、服务群众、打击犯罪、应急处突等多项职能。

    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他们共同参与疏堵保畅;夜间,在酒吧和消夜摊点周边,他们一边治安巡控,一边违停查处;街道口片区的交通违法处置、酒醉驾查缉,都是交巡联勤行动队的工作。

    试点以来,街道口地区社会面警情同比下降33.6%,交通拥堵类警情同比下降39%。

    街面警力数量显著增加,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治安案件都实现了最快响应,诸如“炸街”、飙车等长期存在的跨界难题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对复杂城市问题的精准打击和系统治理。

    洪山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口交巡融合的经验战法,将推动全局巡控体系变革。

    ■ 联治、联调、联创

    大学之城的平安守护

    9月29日上午,2025年洪山区第二次平安高校建设联席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内举行,32所高校、洪山区委办、洪山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一年两次的平安高校联席会,在洪山已经坚持了10年。

    洪山区共有33所高等院校,5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占全市大学生近一半,密度位居全国前三。洪山公安与辖区高校共同构建“党建引领、部门协同、警校联动、群防群治”的高校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公安职能,高校有效利用领域优势,夯实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眼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是他们下手的“重点目标”。在涉高校刑事警情中,八成以上都与“骗”相关。

    6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大四学生接到冒充“游戏好友”借钱的电话,第一次没有转账成功后,第二次被花言巧语忽悠得团团转时,马房山派出所民警立即致电拦截,成功止付1万元。

    “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要从新生的开学第一课开始。”这是喻家山派出所副所长叶欣24年守护高校的心得。

    今年教师节前夕,华中科技大学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48岁的一级警长熊家伟手拿案卷,为数百名学生拆解诈骗套路,熊家伟是洪山公安“反诈讲师团”成员。洪山公安组建了由民警、辅警、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平安高校宣讲团”,用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的方式,织就一张青春安全网。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占据基层派出所大量精力,将有专业知识的法学院大学生纳入调解员的队伍,成为洪山公安与学校合作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功尝试,探索出一条“公安主导、校方参与、街工委支撑”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一支“高校卫士”的义警团队。

    2024年初,喻家山派出所警校联调中心启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百起,开展法律咨询援助160余次。

    为守护校园安全,洪山警方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优化校园视频监控、紧急报警、电子巡查等系统,实现“预警、指挥、处置”一体化运作。

    华中师范大学将数字安防智慧平台与洪山公安深度融合,校园电动自行车盗窃警情下降81%、总警情下降18%;武汉理工大学发挥科研优势,建立“数据+模型”打造校园安全体系;华中农业大学提升安防等级,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与洪山公安联网率达到100%。

    近年来,在大学之城洪山,涉高校刑事、治安、交通警情同比全面下降,其中涉大学生的新型网络犯罪刑事警情明显下降,为高校安全稳定筑牢基础。

    ■ 多元共治聚合力 矛盾化解在基层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动高效能治理

    每天凌晨三四点,洪山区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内灯火通明,全国各地的大货车进出不停。这个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里,有武汉首个24小时综合警务站。

    大市场的所有商户无论何时,只要遇到纠纷,一个电话,民警5分钟内就能赶到。正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白沙洲市场派出所,就是商户们的平安守护者。

    白沙洲市场派出所不断创新基层警务新模式,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守护好华中最大“菜篮子”。

    当然,有些纠纷单靠民警解决不了,这里还有“1+3+N”多元调解机制。以警务室为阵地,联合法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以及市场管理方等各方力量进行调解。自去年以来,共推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83人次,辖区矛盾纠纷、求助类报警同比下降17.7%。

    为了壮大守护华中最大“菜篮子”的力量,白沙洲市场派出所把市场里的保安、党员商户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江城义警”队伍,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市场平安哨”。“市场平安哨”自成立以来,先后参与警情处置99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62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100%。

    在洪山,基层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派出所主防定位,通过多元共治聚合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群众烦心什么,就用心解决什么。

    今年6月,在卓刀泉派出所辖区一小区,一起噪音引发的邻里矛盾从最初的口角逐渐升级成“设备对抗”,物业多次调解无果。

    面对双方一见面就争执不下的局面,社区民警罗美英用“四步工作法”逐步破局:先“背对背”沟通,再走访寻找症结、进行法律风险提醒,最后持续跟踪整改进度。10月中旬,随着双方整改全部完成,这场持续数月的邻里纠纷画上句号,楼上楼下见面还可以笑着打个招呼。

    洪山公安始终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温暖就在眼前。

    卓刀泉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纷纷与街道共同探索建立“警社联动”机制,推动“队伍共育、信息共享、事件共处”“民警进班子、网格结对子、志愿找搭子”的工作模式,快速提升了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洪山公安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持续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实现对社会风险早识别、早干预,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实现了辖区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提升。

    ■ “警”跟“企”盼 精准护航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小红书安全部门在工作中捕捉到异常信号:一批账号在平台群组里密集发送带有诱惑性的导流信息,平台深度溯源调查发现,网上这伙人集中在武汉洪山辖区。

    接到报案后,洪山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将此案列为“护企安商”重点案件,第一时间启动“警企协作研判机制”,由王清华“数智赋能”工作室牵头,抽调骨干网警组建办案专班。

    不同于传统办案模式,专班民警与小红书安全团队深度对接,搭建起“数据共享、优势互补”的协作桥梁,很快锁定作案嫌疑人,并顺藤摸瓜将作案工具的开发者顾某抓获。

    从企业报案到全链打击,从抓获引流团伙到揪出技术开发者,该起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铲除了危害网络生态的毒瘤,更沉淀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警企护网经验。

    警企通过“数据共享”打破线索壁垒,企业前端预警与警方后端打击形成闭环;通过“精准研判+实地核验”的方式提升办案质效,确保人证物证俱全;通过“全链深挖”,不仅打击下游引流团伙,更追溯上游技术源头,实现除恶务尽。

    “辖区不少高科技企业已与洪山警方建立‘日常联络+线索推送’的长效协作机制,持续向我们推送涉网案件线索。”洪山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王清华介绍,近年来,通过警企协同共治,武汉洪山警方已经破获多起有影响力的涉网案件,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撑起“安全伞”,切实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洪山公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小案保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首创户籍高频业务“一码清”,获社会普遍肯定;以“雷火”“昆仑”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全面支撑涉企案件办理。

    为了提升洪山警方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水平,从2023年起,洪山公安分局以主要领导每月一次、分管领导半月一次、科室负责人每周一次的频率,扎实开展“走流程”“跟执法”“坐窗口”工作。在体验中排查政务服务流程不优、运转不畅,杜绝乱收费、“隐形审批、体外循环”、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从中发现办事不便、效率不高等问题,实施限时整改。一旦发现行使权力不规范、执法不公正不透明、“一刀切”式执法等问题严厉查处。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基层治理的“试金石”。洪山公安始终秉持“便商、护商、安商”理念,将服务企业发展、保障民生权益作为工作重心,以精准高效的举措、暖心务实的行动,为辖区营商环境注入“公安力量”,让企业安心经营、群众舒心创业。

    本版撰文:刘阳蕾 罗维舟 魏娜 图片:罗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