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防空应急能力,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于10月25日16时至16时30分,在全市开展了防空警报试鸣活动。清脆有力的警报声响彻江城上空,既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也是对城市防空能力的实战检验。
■ 警报声声催警醒
10月25日下午,在汉口江滩防洪纪念碑的防空警报试鸣点,随着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依次响起,现场经过的市民与车主自觉配合,以静默与鸣笛的方式响应试鸣。市民王先生说:“每年此刻的警报声都让人警醒,我们带着孩子来现场,就是想让他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眼前的生活。”
围绕此次防空警报试鸣,市国动办统筹部署,各区国动办分层推进,形成覆盖校园、企业、社区的立体防护教育网络,营造浓厚氛围。市国动办联合江岸区国动办在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启动人防疏散演练,千余名师生闻令而动,快速有序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在邾城街第三小学,新洲区国动办组织800余名师生开展人民防空疏散演练,同时邀请专业人员为教师讲解防空警报识别、应急救护等内容,为校园人防教育培养“种子力量”。武昌区国动办提前对接企业,在紫金村B地块工地项目部,为100余名企业员工讲解与工程相关的国防人防政策、法律知识等,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江汉区国动办在王家巷社区沉浸式开展人员紧急疏散、战场救护实操及国防知识普及活动。洪山区国动办在张家湾街道晓月园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开展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并通过知识讲解、有奖问答等形式,让应急防护知识深入人心。据悉,全市各区国动办陆续开展人防教育活动,增强人民国防意识。
■ 多措并举筑防线
近年来,武汉市国动办锚定国防动员核心职责,从人防工程建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防空警报网建设等维度持续发力,通过优化人防工程效能、创新宣教传播载体、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等,全方位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推动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筑基,建设“为民人防”。人防工程贯彻“平战结合”工作方针,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建”人防工程建设稳中有进,公用人防工程取得新突破,专用人防工程成效明显,2024年以来,新竣工面积170万平方米,全市地铁兼顾人防总建筑面积位列全国第六。聚焦市民“停车难”问题,将新建防空地下室平时用途全部规划为停车场,新增人防停车位超过3.8万个。持续开放蛇山人防工程两处纳凉点及西北湖人防工程纳凉点,日均接待市民超3000人次,累计接待纳凉市民达15.6万人次。
多维发力,筑牢宣教阵地。在全市五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开设专属课程,配发《小学生防空防灾知识》《中学生防空防灾知识》教材,每年普惠学生达20余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人防知识教育全覆盖。开辟线上教育新课堂,在武汉教育云平台发布,供平台内150余万名师生同步学习。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模式,让国防人防知识直达全民大众。在站点密集、人流量大的地铁2号线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科普主题专列,同时利用地铁屏蔽门智能屏循环播放国防动员科普视频;在两江四岸地标开展人民防空主题灯光秀,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警报立盾,织密防空警报网。不断加强防空警报设施建设,推进警报设备新增置换。按照“城市建设发展到哪里,警报器就跟进安装到哪里”的思路,科学布局适应城市发展需要;针对信号薄弱区域,推进防空警报补盲建设;不断提高警报信号覆盖率。强化警报系统维护管理,对安装在高层建筑、隐蔽角落的设备,逐项排除安全隐患;依法组织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检验警报性能;确保全市防空警报设施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