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10位街道党工委书记交流发言

提振“四气”精神拼搏赶超

    武昌区粮道街道斗级营城市更新让老房子“活出”了新调性。

    江岸区永清街道倾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图为“惠聚江岸 便利永清 美好生活季”启动仪式上,萌娃积极参与互动。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大多数企业的落户经历,都是由产业链企业口口相传、推荐而来。”10月30日,在全市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朝娟在交流发言时说,她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服务企业的“零号员工”,坚持每周走访企业。

    当天上午,包括徐朝娟在内的10位党工委书记交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将提振“四气”精神,拼搏赶超,凝心聚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会议结束后,长江日报多路记者深入一个个街道,捕捉到一幅幅奋勇争先的鲜活画面。

    ■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最好的招牌”

    “场地装修进展还顺利吧,还有其他需要协调的尽管说。”10月30日,结束交流会的徐朝娟拨通人福医药集团负责人电话。两个月前,该集团要打造“三医协同体”,所需场地要求特殊、时间紧迫,徐朝娟第一时间带着集团负责人多处选址,最终助企业顺利进场。

    水果湖街道汇集省直部门、中央驻汉单位、科研院所等200余家,集聚“四上”企业368家、亿元楼宇13栋,横贯辖区的中北路金融主轴云集百余家金融机构和总部,去年街道实现税收80.4亿元,占全区比重超三分之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最好的招牌。”徐朝娟说,“下一步,街道将提振‘四气’精神,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北斗、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推进环沙湖双碳经济带高水平建设。”

    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军山街道,记者看到的是热气腾腾的建设画面。

    为保障华科大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军山校区、爱莎国际学校等重大项目落地,街道两年时间完成近万亩土地征收腾退工作。如今,建设如火如荼。

    当天在会上交流发言的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温庆丰说,街道还通过村集体产业园引入华科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培育出碳翁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军山街道将锚定‘产业、科创、双智、国际、文化’五个军山目标,抢抓产业升级与科教聚集机遇,发展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带”。

    汉口沿江大道与五福路交会处,一块方形地块整备一新,这里将开建科研地标——三峡集团武汉生产科研基地。

    面积仅有0.91平方公里的江岸区四唯街道,聚集了“三峡系”“中信系”“联投系”等53家央企、国企,经济密度为江岸之首。

    2024年开始,四唯街道组建“项目陪跑团”,全力抓好三峡集团武汉生产科研基地建设用地摘牌,并全程跟办,将项目规划审批时限缩短了1个月。

    “四唯街道打破‘小’的局限,干出‘大’的精彩。”在会上交流发言的四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静瑄介绍,街道以“有为担当”护航三峡发展,发挥三峡集团“链主”作用,落户32家“三峡系”企业及合作伙伴;以“有解思维”攻克项目难关,推动多年未实施的新兴街三期项目快拆、快供、快建;以“有限空间”创造最大效益,街道书记、主任当“总楼长”,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引导楼宇构建产业生态。

    在蔡甸区大集街道,武汉朗志公司新工厂尚在建设中,运用于航空航天、低空飞行器领域的钛合金高端管材产品已在临时过渡工厂下线。

    今年3月,武汉朗志公司新基地在大集街道开工建设。获知企业订单旺盛、急于投产后,街道工作人员帮企业找厂房、谈租金、跑审批,助企业顺利投产。

    “街道坚持以营商环境大比拼提升区域吸引力。”参与交流发言的大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叶火杰表示,大集街道衔接中法生态城、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开放平台。通过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已吸引朗志钛合金等上下游企业30余家。依托武航院,武汉理工大学概念验证中心等25个成果转化项目在街道孵化。街道及周边区域,航空新材料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 抱定“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念闯关

    10月30日一早,新洲区邾城街道居民王磊从新家出发,沿问津大道开车8分钟到达工作单位。路过即将建设的问津高中,他满心期待,“从棚户区搬到还建房后的日子越来越好,不仅我工作方便,以后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学”。

    当前,新洲区发展重心转向邾城,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的“问津新城”正拔地而起。道路两侧遍布花田花海,区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青少年宫规划建设,串联新洲居民新的城市生活。问津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脚步加速,楚睿科技、智拓云联、天融信等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已经签约等待入驻。

    参加交流会的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志祥说,街道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80余名骨干组建专班腾挪黄金地段保项目实施,勇于在新领域“小步快跑”,推进经济“滚雪球”,智能算力新赛道、传统产业新升级焕发活力。街道干部全员上阵,成功落户湖北华电燃料、问津产业运营等62个项目。

    凭江临港、依港而兴的长江新区阳逻街道,目前正紧紧围绕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抢抓开发建设长江新区历史机遇,全力推进阳逻国际枢纽港和临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综保区阳逻港园区的建设。

    “胸怀大局、扎根沃土,争做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枢纽港金牌服务员。”阳逻街道党工委书记申济丰也参加了交流会。他介绍,街道创设“港口管家”品牌服务模式,组织专班进驻一线,全程服务西港路、电厂北路、智慧码头改造等港口集疏运体系重大项目建设。

    位于青山区白玉山街道,总投资50亿元的先进钢铁材料智造产业园进入建设快车道,首发项目宝钢华中贸易中心不久前顺利供地。

    一年前,青山区将最东部的白玉山街道作为城中村改造主战场,曾经城乡交错、产城毗邻、村居难分的传统工业腹地向新兴产业高地转型。

    为给重点项目落地腾空间,白玉山街道建立街道干部、专业部门、第三方联合组团驻点办公机制,人人学征收、个个懂政策、户户宣传到。

    “我们将测绘评估审计时长由原来最长30天压缩到最短5天,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保障村民利益。”白玉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敏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攻坚行动,白玉山街道促进东部6521亩土地空间的整体释放,“释放土地的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导入产业。”

    赵敏表示,街道将全力建设好房子、好小区,为还建村民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品质生活空间;依托白玉、群力两座加氢站基础,构建“制氢—储氢—用氢”产业链;围绕硅钢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发展民宿、户外露营、研学辅导等新业态;升级白玉公园、严西湖绿道等公共空间。昔日的“城乡接合部”即将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 “街道服务民生”探索治理新路子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光谷的殷殷嘱托,勇担‘街道服务民生’职责任务,积极探索超大街道治理新路子。”交流会上,关东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生起分享了具有光谷特色的大街治理经验和做法。

    关东街道作为东湖高新区“第一大街”,面积49.7平方公里,下辖35个社区,常住人口50.6万、服务对象超百万。近年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大街共治,构建五级组织架构,实现组织覆盖与治理触角同步延伸。同时,大力引导居民自治,打造“关山志愿红”等志愿服务品牌。

    近日,关东街道长城坐标城小区业主蒋女士家客厅木地板泡水受损一事得到圆满解决。两周前,供暖公司进行暖气管道测试时,不慎出现管道漏水,导致其客厅木板泡水损坏,业主与供暖公司协商赔偿未果,后在长城社区调解员多次沟通调解后,双方达成和解。

    王生起说,街道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打造街道级养老综合体,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湾郡社区“银发万青”服务项目入选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服务供给,守牢安全底线,努力在超大型街道治理方面走在前列”。

    山坡街道地处江夏区南部,东临梁子湖、西靠斧头湖,是武汉的“南大门”,但灵秀的山水风光曾一度因“藏”于大山而少有人知。

    “这难那难,敢闯敢试就不难。我们像蚂蟥那样‘紧盯、紧追、紧跟’不放松,努力在小田间里干出大事业。”在会上交流发言的山坡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灶利说,通过探索“强村公司拉动、龙头企业推动、文旅产业撬动、能人回乡带动”等发展方式,竭力盘活旱地、水田、水面、林地、房屋等沉睡资源,让“好风景”变“好钱景”。

    在韩家湾“茶文化”特色民宿,市民游客在茶山如黛、湖水潋滟的美丽景色中伴着清风入眠,这里已成为热门的周末打卡地。

    沉寂几十年的“空心村湾”熊家湾引入共享村落项目,盘活50余栋闲置民房。来自城市的“新村民”入驻修葺一新的乡韵村落,在近郊找到了偏安一隅的“小远方”。

    池塘边,一栋二层旧农房被改造成“乡村创客中心”,吸引城市白领、乡村创客、大学教授等群体,开展电商直播、非遗手作等创业项目。“熊家湾共享村落全年文旅综合收入超600万元,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达36万元。”朱灶利说。

    人气聚起来了,产业也跟着“旺”起来。目前,山坡街道已引入薯旺农业、湖北华鳜等优质龙头企业,招引特种水产饲料加工等项目,打造梁子湖田园商务区。三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三倍,税收增长近50%。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张衡 秦璟 郝天娇 陈卫东 徐丹 汪文汉 通讯员况昕昀 王佩玺 张远 蒋秋雨 徐国民 魏涵玉 冯露 王越 参与采写:栾嘉雯 统筹:蒋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