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1068条预约连起2万科创客

武创院参访者
成武汉发展的参与者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11月3日,在光谷高新大道一侧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湖北省“尖刀”工程成果汇报正在布展,武汉大学、衷华脑机、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等单位负责人聚在一楼展厅“科创大树”旁交流。

    该院内部OA系统“裙楼展厅、会议室预约申请”显示,过去一年,仅展厅来访预约登记就达1068条。该院接待全国各地前来交流学习、洽谈合作的人士近2万人次。

    出现在预约日历上的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李亮教授,也是武创院智能线控底盘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一批清华优质技术成果,在武创院“拨转股”支持下快速落地。李亮与合作伙伴表示,武创院赋能,让创业者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去闯去创。

    复旦大学教授马剑鹏来汉频次加密,月均一两次。他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以及“蛋白质工程之父”艾伦·费尔斯特组成的“三剑客”,携手武创院共建AI蛋白质设计研究所,3个月内便完成项目论证、企业注册、平台搭建全流程,莱维特担任研究所名誉所长。

    本周,莱维特实名持股的武汉公司,已与总部在汉的国际性生物制药企业达成合作,推动AI加速进入生物药规模化开发。莱维特表示,在武汉的合作“超越了技术叠加”,是一次“范式融合”;费尔斯特则兴奋地称,此举将“科学梦想带入现实”。

    找准钉子造锤子。一年间,一锤扣一钉,一次次预约转化为实效,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开拓进取,诞生了全国首套玻璃多维存储光盘及盘库系统、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农药创制一体机、全国首个全国产超宽波段纳米分辨红外显微光谱仪。

    预约的“客人”变“主人”,“参观者”成“参与者”,入驻、拿证、投产,上市、捧杯……至今,武创院汇聚中外院士23人、领军科学家团队70个、人才近1000人,推动近1000项成果落地,培育400余家企业。

    从“试探”,到“倾谈”,到“聚团”,单次预约更新为长期合作、不同诉求变成共性平台。锚定生命健康、工业软件等市场需求,武创院目前已设立29家专业研究所、6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链接的“朋友圈”有高校、央企、“小巨人”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是全球商学院创新研究的典范,该院研究生出现在武创院的预约日历上。他们走进武汉高校实验室,探访高新企业,由衷感慨:“武汉证明了,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能,依靠科技进步,能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