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汪玉平 黄慕洁
11月8日,在东西湖区金山大道二雅路地铁站C出口,居民有序地将电动车停放至白色非机动车位后,步入地铁站。站外,整齐排列的电动车和共享单车分别停放在“居民电动车停靠点”和“共享单车区”。
“过去地铁口车辆随意停放,就像迷宫一样。”家住沿海赛洛城的冯先生感慨道。据了解,二雅路地铁站周边分布着沿海赛洛城、融创观澜府等多个大型社区,许多居民选择“电动车+地铁”的出行方式。由于停车位不足,电动车、共享单车见缝插针,不仅堵塞了人行道,也让找车变得困难。
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东西湖城管执法局联合街道、规划、园林、交通、区服投公司等多个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制定精准改造方案:将C口、D口的两片空地进行改造,新增500多个非机动车位。改造后的场地采用分区管理,除了有专门的“居民电动车停靠点”,美团和哈啰单车也分别有各自停放点,便于企业调度。
在全区范围内,城管部门根据不同地铁站出入口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施策、分级治理”的管理模式。其中,像二雅路站这样车流密集、空间紧张的20个出入口被列为“一级管控”,通过“合理减量、规范引导、设置降坡、扩容增效”等措施精准治理;车流量中等的31个点位作为“二级管控”,安排专人定时巡查;车流较少的27个点位则实行“三级自主管理”,主要靠清晰指引和市民自觉规范。
目前,这一治理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完成20个站点出入口的停车区分区标线施划,设置35块醒目指引牌;对7个站点的11个出入口进行扩容,新增停车面积1300多平方米,可多停放1800多辆非机动车;完成6处人行道降坡改造,增设2条便民步道。
在管理机制上,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构建起“政府监管+企业履责+公众参与”的共治体系。城管部门协调环卫工人在保洁之余协助规整车辆,按18.5元/小时的标准支付费用。“看到车辆歪斜就顺手摆正,现在还能增加收入,工作更有动力了。”环卫工章师傅表示,此举使其每月增收1000余元。
在常青花园,武汉轻工大学的志愿者也加入治理行列。
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将金山大道沿线地铁口的改造经验推广至宏图路、金银潭大道、107国道等主干道地铁口,因地制宜实施“一点一策”,让“分级治理”覆盖更多区域,进一步优化地铁口停车秩序。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