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者开图书室浸润村民心田

有人成常客睡前必阅读
长江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村民们在图书室里看书。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玉微 实习生黄晨曦)返乡创业者蒋俊松在蔡甸区张湾街道龙家台村开了一间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被“唤醒”的2万多本藏书每天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借阅。

    7月10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这间设在“五号车间”文创园区里的图书室。图书室由一个红色砖瓦厂房改造而成,四周围着白色围墙,没有招牌。

    相较于烈日下鲜见路人的村湾,图书室里格外热闹。书架上摆放着小说、艺术、健康养生等书籍。近20名村民分坐在4张阅读桌前看书,以老人和小孩居多。

    村民龙利琴说,这间从不上锁的图书室没有人看管,也没有人负责登记,借书不需要交押金,借阅书籍已成为龙家台村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经常带孙子来这里看书。孙子喜欢看动画故事书,我每次来就看健康养生方面的。”一位正在看书的老人说,“之前,孙子放暑假了,整天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有了这间图书室,孙子让我省心不少。孙子每次来这里,我都会陪着。”

    她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村里人开始注重养生。“煮绿豆汤加点百合能解暑,薏米红豆水能祛除湿气,这些都是我从书里学到的。”

    龙家台村妇联主任龙岑介绍,龙家台村共有260多名常住村民,到图书室看书的村民日均20多名。

    村民陈林说,他是图书室的常客,每半个月来一次,挑选三四本小说或艺术类书籍。“现在,我已经养成每天睡前阅读的习惯。”

    “‘借书必还’成了村民不成文的规定。”“五号车间”文创园区负责人蒋俊松说,他前段时间盘点了一下图书室里的藏书,发现不仅没丢失,反而增加了100多本。

    陈林就是其中一名捐书者,他把家里的20多本书籍带到了图书室。“那些都是我看过的小说名著,闲置在家里不如摆放到这里。”

    10年前,蒋俊松在江岸区后湖街道开办“五号车间”艺术中心。龙家台村图书室里的书籍有一半是他在近10年里购买的,另一半则是市、区图书馆及圈内艺术家捐赠的。之前限于场地,这些书籍多年来闲置在仓库里。

    去年,蒋俊松把位于后湖街道的“五号车间”迁至龙家台村。经过与街道、村委会、村民代表共同商议,他决定将其中一间房作为图书室,2万余本藏书随之迁入。

    龙岑说:“村里开的这间免费图书室,村民们都很珍惜。有时候,大家看到面生的村外人,会主动上前询问,提醒对方爱惜书籍。”

    “村民来看书,无非增加一点电费。设置图书室提升了文创园区的人气,拉近了我与村民们的关系。”蒋俊松想利用图书室、美术室举办一些活动,计划请来一批艺术家为村民们开艺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