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无涯·

科里夫妇比翼齐飞

长江日报 2024年08月06日

    陈洁 科普作家,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著有《山河判断笔尖头》《何以科学家》等。

    □ 陈洁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曾把婚姻分为四等: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这世上“可意”的婚姻有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比“不可忍”的要少很多。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却只有两种模式:一唱一随型(包括夫唱妇随和妇唱夫随)和比翼双飞型。

    学术夫妻是比翼双飞模式中极好的一种,窃以为,比双双是艺术家的要好。说到科学界的学术夫妻,所有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想起“居里夫妇”来。其实,除了两代居里夫妇外,还有一对科里夫妇,也是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他俩不仅同一年出生,同住在奥匈帝国(现在的捷克)的布拉格,考进同一所大学,结婚后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同一天获诺贝尔奖。看看,人家多有缘分,难道不够神奇吗?

    妻子盖蒂·科里的父亲是炼糖厂总经理,擅长把甜菜制成糖浆,绝没打算把掌上明珠往科学道路上引导。盖蒂的教育经历来自家庭教师加女子学校,学的是基本读写、家政和礼仪,目标是培养成优秀的持家主妇。

    盖蒂想读大学。但光想没用,大学的入学考试基本科目是拉丁语、数学、科学等,这些盖蒂通通没学过。在一个当儿科医生的叔叔鼓励下,十六岁的盖蒂用一个夏天学完拉丁语三年的功课,第二年补习数学等其他应试科目。1914年,这个不信邪的女孩子,考入布拉格一所大学的医学院,当时叫布拉格查理大学,现在则以她的丈夫命名,叫“卡尔·费迪南大学”。

    大一的解剖课上,盖蒂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卡尔·费迪南·科里,情投意合。其间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卡尔被征入奥匈帝国军队,先后在空军和卫生队效力,但战争和分离都没有影响这对校园恋人的感情。两人在1920年毕业后结婚。

    虽然同校、同学历,同样成绩优秀、能力卓越,卡尔很快获得维也纳一所大学药学研究所的聘书,盖蒂却只能找到一份儿童医院的护工工作。

    夫妻俩决定离开故土,一起去美国发展。

    但是,社会差异和分层无处不在。在研究所里,卡尔是正式的研究员,盖蒂只是病理学助理,而且卡尔几度被“强烈建议”,不要试图与妻子合作,不要开夫妻店,不要发展裙带关系。盖蒂则被毫不客气地警告,她只是助理,严禁进入她丈夫的实验室。

    对于这些明显不公正不合理的待遇,心比天高的盖蒂肯定很恼火,曾经、难免、或许还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外困之余,还有内忧。盖蒂性格热烈外向,充满激情,乐于表现自己,卡尔却内向、腼腆、不善言辞,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婚姻,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还好彼此有爱情,还有共同的事业。

    他们一起研究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发现了酶在糖代谢中的促进作用,除盖蒂独自署名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外,两人还共同发表二百多篇学术论文,谁在研究中为主,谁的名字就排在前面。就连1947年,他们和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夫妻俩也是“排名不分前后”。

    最后说个卡尔的小段子。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准备聘他做药学教授时,校学术委员会组成的甄选团里,有个家伙表示强烈反对,对卡尔的能力公开表示怀疑。作为测试,他把卡尔叫去办公室,桌上摆着个极其古怪罕见的骨骼标本。卡尔只瞄了一眼,轻描淡写道:“这是鲸鱼的内耳骨。”那家伙立马服了,卡尔顺利受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