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集·

“不得了”和“了不得”

长江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摘编自龙美光著《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自序)

    □ 龙美光

    1942年12月8日上午十一点半,英国议员访华团匆匆赶至位于昆明大西门外的西南联合大学,进行了为时八十分钟的参访。

    陪同卫氏一行来访联大的时任中国驻英大使顾维钧回忆:“我们见到的一切给访华团和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里几乎没有坚实的建筑,都是比较简陋、破旧的土坯房,三三两两散布在校园里。校园内还有很多日军空袭留下的弹坑尚未填平。可是男女学生们都显得精神振奋、敏捷而聪明。”

    一年后,1943年12月22日,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也怀着敬慕之情来到西南联大访问,并发表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演讲。他讲:“我在美国听到中国联大很好,他们读书是跑到茶馆里去,这种精神使外国人惊讶,当我回来看一看联大,我认为在物质上是不得了,在精神上是了不得。”

    “在物质上不得了,在精神上了不得”这句话,口口相传几十载,成为联大精神的经典概括之一。

    这种“不得了”和“了不得”,也时常鼓舞着、鼓动着我走向联大,寻觅联大。

    不过,在联大结束近40年后才出生的我,与这所历史名校的结缘却是从一本外文旧书开始的。

    那是念大学一年级的下半期,我在昆明北郊下马村一所破旧酒店门口的旧书摊上,偶遇了一本法文版的文学论著。这是一本极有年头的旧书,书封、书脊均已破损得不成样子。其苍老的容颜,却惹得我驻足品阅良久。

    翻开土黄色的封面,在封二的显眼位置,粘着一枚朴素的西文藏书票。顺着往前,便进了扉页,只见书名下方,钤着中英文对照的鲜蓝色印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LIBRARY。”

    原来,这是西南联大图书馆的英文藏书哩!

    此时,我犹如置身联大图书馆浩瀚的书海,正与数千名抗战中的学子巡览书林。的的确确,这所大学谈不上丰富但极显厚重又极富时潮的藏书,滋养过一批批战火下的读书种子,助力他们成为品高学深的时代弄潮儿。从这些读书种子中走出的人间翘楚,足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将这样一本本旧旧的书请回了蜗居的陋室,如同把这所大学的图书馆, 请进了寒斋简易的书架。

    从此,我由一本旧书走近了联大图书馆,再由这个图书馆走进了这所在中外教育史上写下不朽篇章的一流大学。

    这正像,接到一封贴着精美邮票的来信,一种莫名的力量,竟吸引着我急切地去拆开它。拆开它,即迫不及待地徜徉恣肆其间。

    二十年来,沿着时光的隧道,我乐此不疲地拆开了缘自西南联大的一封封旧信。它们泛着岁月的陈色,引领着我温情地走近这样一批人,走进这样一所大学。

    这些旧信,漫漫地诉说着,这所从物质上最不像大学,但精神上却无比富足的大学:如何“不得了”,又如何“了不得”。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