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标杆提升服务品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在“变”中求新 在“不变”中守正

长江日报 2024年08月15日

    两院区院景。

    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教授团队会诊。

    神经内科主任万跃教授正在进行介入手术。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宝安教授为病人治疗。

    复合手术室。

    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

    脑卒中万人免费大筛查。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中流砥柱,不仅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坚强后盾,更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以创新为引擎,在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建设新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拥有73年的光辉历史,见证了中国医学的蓬勃发展。73年来,医院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整合医疗资源配置、聚焦解决临床需求问题、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聚焦激发临床科研创新活力,不断推动医疗技术进步和服务品质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健康向往。

    面对全新的时代使命,医院坚持以专科带综合的发展之路,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专科集群,在“变”中求新,在“不变”中守正,书写了一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 示范引领 带领全省卒中防治跑出“加速度”

    医院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初心使命,引领湖北省卒中防治工作从试点先行到省市县乡四级推进,取得全面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湖北实践中,筑牢了健康根基。

    医院作为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湖北省“323”攻坚行动脑卒中防治牵头单位、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全省卒中中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疾控机构,共同推进全省卒中防治工作。

    “湖北省卒中防治工作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教授如此评价道。

    根据国家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平台统计,2021年—2023年,湖北省各级卒中中心共开展缺血性脑卒中适宜技术99068例,其中静脉溶栓治疗485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再通12211例、脑出血手术15703例、动脉瘤手术1712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6521例,各项数据逐年增长。2023年,湖北省各级卒中中心溶栓治疗的DNT(脑卒中患者到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60分钟达标率为86.97%,卒中血管内治疗的DPT(患者从入院到血管穿刺成功的时间)≤90分钟达标率为54.2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12月底,湖北省已建成卒中中心共计177家,覆盖全省99%的县(市、区),全省791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通过基层卒中防治站现场认证。一个上下联动、双向转诊、防治结合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病防治一体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 快人一步 勇当“生命禁区”的“急先锋”

    今年5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团队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这是对该院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该团队辛勤付出的充分赞誉。

    该院率先在武汉市开展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建立“防筛管治、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多科合作、早期康复、健康管理、学科科研”的“全周期防治模式”,将脑卒中防治做到了“快人一步”,静脉溶栓、动脉内取栓及神经介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行列。他们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用精湛的医术、暖心的服务、无私的奉献,演绎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被誉为在“生命禁区”疾速前行的“护脑跑团”、守护生命的“急先锋”。

    近年来,该院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脑卒中患者年均3000余人,其中良好预后率达到93%,年均神经介入手术量2000余台。2023年,在国家脑卒中“百万减残工程”高级卒中中心数据排名位列全国20强,多次在湖北省排名第一。近五年,团队开展免费义诊活动200余场,惠及市民35000余人,完成脑卒中防治筛查25万余人次,面向基层单位共举办各级继续教育适宜技术培训班50次,培养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为湖北省脑卒中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团队人才济济,搭建了各亚专业组的人员梯队,拥有“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彭小祥,“湖北医德楷模”邓小容, 湖北“楚天英才”李俊,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万跃,“武汉英才”严明敏等优秀中青年才俊。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等荣誉。

    “我们将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魏伟说,医防协同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卒中“防、筛、管、治、研”高效有序的防治网络与运行机制,为国内和国际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经验。

    ■ 一体化发展 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魏伟院长表示,近年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全力推进硚口院区、阳逻院区“一院两区,同质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协同发力、融合并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日前,阳逻34岁的李女士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胸主动脉受损破裂,意识模糊不清,病情十分危急。该院硚口院区胸外科(血管外科)主任皮勇和阳逻院区副主任高雪峰联手手术,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这充分反映了两院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协同救治能力和反应能力。

    “我这里有一位84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急需支援!”一个周末的晚上10时,放射科突然接到了阳逻院区ICU的电话。“立即启动科内急诊介入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奔赴阳逻抢救患者!”介入团队星夜驱车赶至阳逻,为患者紧急实施消化道介入栓塞手术,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生命接力,得益于两院区的无缝对接,整个救治过程快速高效,患者得到了最大的临床获益。

    67岁的秦师傅发现自己右侧脸颊上长了一个肿块,到该院阳逻院区检查,经耳鼻喉科、口腔科联合会诊发现是右侧腮腺肿瘤。老人非常焦虑和紧张。口腔科副主任倪小兵带领团队细心安抚患者,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成功为老人切除右侧腮腺肿瘤及右侧颈深上淋巴结。康复过程中,秦师傅多次表达了对口腔科及耳鼻喉科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他说:“我原以为只能到市内大医院手术,又担心家人不便照顾,没想到你们在家门口就帮我解决了问题。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希望和勇气,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温暖了我的心。”

    魏伟表示,在整合医疗资源的大环境下,患者是两院区融合最大的受益者。如今,硚口和阳逻两个院区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逐步实现了“全面对接”。未来,两院区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笃学争先”的医院精神,以精湛技术、优质服务竭诚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 创新提质 打造优势特色专科“集团军”

    近年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坚持以专科带综合的发展之路,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专科集群,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

    今年年初,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提出了在继续大力发展脑血管病融合诊治的同时,创建神经脊柱脊髓中心,促进学科建设全面综合发展的新目标。短短半年时间,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就展现出非凡的实力。7月18日,该科一天成功完成Chiari畸形、椎管内肿瘤等四台多种脊柱脊髓病变手术。阳逻地区首个专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自7月3日正式启用以来,先后收治40余名患者,完成手术20余例次(包括2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运用远程影像融合技术等国内前沿研究成果为严重创伤、重症脑卒中等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质、高效、专业、系统的医疗救治,全力当好“生命中枢”的守门员。

    4月28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中山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开诊以来,成功救治了多位急危重症患者。78岁的陈先生(化姓)患有晚期肺癌,呼吸极度困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宝安先通过气管镜将右主支气管的肿瘤部分切除,再将粒子支架植入右主支气管,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全身给予免疫治疗。老人复查肺部CT,肿瘤明显缩小。据了解,支气管镜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从传统的诊断工具转变为重要的诊断及治疗手段。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经皮放射性粒子、微波、射频、氩氦刀消融等技术,为包括肺结节在内的实体肿瘤诊治提供了一项新选择。

    中西医结合综合施治,是该院的又一特色。61岁的张师傅因呕血、腹痛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询问病史了解到张师傅既往有数年的肝硬化病史,该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综合各项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为张师傅在局麻下进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治疗。术后辅以健脾利水中药汤剂,配合中药封包和臌胀贴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腹水消退明显,康复出院。

    打造优势特色专科集群,带动了医院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这样的生命奇迹,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着,慕名而至的病人越来越多。

    【关“健”对话】

    人才强院夯实发展根基

    优质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人才是推动医院提质扩能的关键和基础,高层次人才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发挥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魏伟介绍,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变”中求创新,坚守“广慈博爱,精医敬业”的院训,牢记“服务社会,奉献医学,护佑健康”的使命,在“不变”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初心,取得了骄人成绩。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张建军教授入选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武汉中医名师,神经内科彭小祥教授入选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教授入选湖北省“楚天英才”,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刘黎明教授、神经内科万跃教授、中医科胡东辉教授入选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神经内科严明敏博士入选“武汉英才”,医院还引进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宝安、妇产科主任王中显、口腔科副主任倪小兵等高层次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魏伟院长表示,医院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创新管理等各项工作,向着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综合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湖北实践中,做出新的贡献。

    (文/唐智峰 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