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疾控中心西区。

武汉市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演练现场。
日前,全国唯一一个食品污染物领域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特色实验室落户湖北。武汉市疾控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始终践行科技创新,人民至上,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4年,市疾控中心乘势而上,锚定“国内一流、中部第一”发展目标,秉承“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精神,持续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武汉”,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 深入推进机构改革 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8月盛夏时节,在武汉疾控预防医学服务中心,32岁的徐女士检测发现乙肝抗体呈阴性,当即决定补种乙肝疫苗。
为高效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市疾控中心积极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试点工作,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截至目前,中心可面向社会开展居民健康服务、环境健康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卫生学评价与健康影响评估、药械评价服务等8大类36子类59项非普惠制对外服务项目。
7月22日,喜讯自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市疾控中心顺利通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后首次监督检查,标志着中心具备了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资格和能力。目前,市疾控中心已建立起完整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及开展临床试验的专业科室,可承接相应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提供如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临床验证等技术服务。
7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参与申报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特色实验室(食品污染物)获批,成为全国7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特色实验室之一,也是唯一食品污染物领域的实验室。对未知污染物进行研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将是这个特色实验室承担的重要任务。
■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6月28日,武汉市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演练暨武汉公卫大赛2024揭幕战拉开帷幕。应急演练根据洪涝灾害中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风险,模拟构建了常见传染病监测预警、洪涝灾害伤害监测、虫媒消杀与环境消毒等16个场景。16个区疾控中心参加演练,最大程度地检验了全市防汛救灾卫生应急能力,有力锤炼了公共卫生队伍的实战本领。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市疾控中心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遴选市区队员140人,建立应急处置队伍激励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对28个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去年,武汉市新(突)发传染病风险监测预警中心落户市疾控中心,整合全市913家医疗机构、23家委办局、5270家药店、2565所学校以及病原学监测等多源异构数据,建立传染病专题数据库,日均监测500余万条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早期捕捉传染病疫情苗头。该平台在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中获优胜奖,获评湖北省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优秀案例(2023年度)。
与此同时,市疾控中心对全市850个饮用水监测点开展水质监测,联动全市256家医疗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6个监测区采样488份开展雾霾监测,建立覆盖多种疾病及健康相关因素的市区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体系,有力保障城市的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
■ 构筑高质量免疫屏障 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
血吸虫病曾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的地方病。武汉市自2019年起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五年来持续开展相关监测工作,深入推进全市血吸虫病消除达标工作。目前,湖北省血吸虫病消除考核评估组正对我市血吸虫病消除达标情况进行现场考核评估。
随着外出旅游、务工、交流人员不断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成为防控重点。由市疾控中心研发的“滴血验虫——基于Y0L0的人工智能疟原虫筛查平台”可在5分钟内快速扫描超过400个镜下视野,协助快速筛查和诊断疟疾病例。该项目在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上获三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职工百佳“五小”成果。
2023年,武汉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五轮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建立高校艾滋病疫情通报机制,实现涉疫高校疫情通报全覆盖。全市推广新报告艾滋病患者溯源调查,高效发现潜在感染者。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筛查同比增加32.5%,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新报告病例数同比下降2.8%。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武汉市推广“智慧化预防接种一站式服务平台”,关注武汉疾控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全市所有接种门诊预约接种、接种记录查询、自助入学查验证明、电子预防接种证等功能。此项举措极大地改变了基层预防接种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探索“医防融合” 助力“健康武汉”行动
慢性病高发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市疾控中心挂牌“武汉市慢病管理办公室”,在市属医院设立4个慢性病专病管理(防治)中心,搭建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组织架构,围绕重点病种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筛、治、管、研”连续性防治体系。
围绕“健康武汉”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市疾控中心组织全市各区和9个专病防制管理办公室,完成武汉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中期评估报告。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各专病筛查任务,去年完成老年人体检62万人。针对学生群体,强化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完成相关调查问卷36885份,为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进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工作,全市基层视防站点达到30家。
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武汉市居民健康的一类重大慢性病,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武汉市自2013年启动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工作以来,已构建起一个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市、区级医疗机构为枢纽,广泛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三级监测网络。市疾控中心制定了规范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流程,开展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安排专人对网报数据进行日常质控评价和年度分析,掌握武汉市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完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文/袁晴川 李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