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第五医院门诊大楼。

武汉市第五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盟。

黄平晓医生(左一)为患者做手术。

武汉市第五医院中医科医师郝亚明在对口帮扶的来凤县中医医院成立“郝亚明博士中医工作室”。
向上打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引入武汉顶级医疗资源,向下赋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一中心一特色,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使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纳入武汉市第五医院医联体一体化管理体系,其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已升级到2.0时代。 作为汉阳区百年“老字号”,武汉市第五医院多年来深耕不辍,夯实医疗技术发展,推进医院智慧化建设。
■ 推进医联体建设 缩短群众就医“路”
从2008年起,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汉阳区委、区政府的主导下,武汉市第五医院率先开始探索区域内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形成“1+1+N”的医联体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沉”下去,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联”起来。
2013年、2014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三次调研,肯定并推广“直管”模式。该院的医联体模式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价为“开启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整合的历史先河,为实现分级诊疗、分流病人、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作出了新的贡献,为我国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典型经验,也为破解当前医改难题找到了可行的途径”。
倚靠武汉市第五医院医联体建设不断推进,二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逐渐提质升级,“以前去大医院看病舟车劳顿,我的腰也受不了,现在步行来中心治疗也就10分钟,关键是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今年6月,3名康复患者组团为二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来锦旗,为二桥中心和武汉市第五医院的医生们点赞。武汉市第五医院发挥医联体带头优势,对院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服务进行常规指导,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不仅下沉专家坐诊,并通过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等形式培训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在该院的帮助下,二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中医特色科室开展一系列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如今,“一中心一特色”的布局正逐步成为武汉市第五医院医联体独树一帜的发展亮点与关键优势。
从2008年到现在,武汉市第五医院不断擦亮医联体品牌,在2023年底,牵手同济医院,再创“1+1+N”三级医联体发展模式,携“国家队”为周边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汉阳区”的目标奋斗、为全国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
■ 以“质”赋能 向“新”而行
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为推进医院智慧化建设,医院放射科引进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胸部CT影像处理软件、冠脉CT造影影像处理软件、头颈血管CT造影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等系列人工智能软件。
8月5日下午3时,68岁的王爷爷刚拍完CT,他的资料就同步上传到人工智能处理软件上,放射科主任在屏幕面前简单操作,很快就锁定了病灶。
“CT图像有很多,每个病人多则一千张,少则几十张,每一张图像又包含很多信息,在那么多张图像中找出病变部位耗时耗力,这款软件可以从繁复的内容中立刻筛查出有问题的地方,医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放射科主任袁希介绍,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与医生双重诊断,不仅能提高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还减少了因医生视觉疲劳而发生的漏诊误诊的情况,真正实现了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极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该系统每月平均服务患者3700余人次。
除此之外,武汉市第五医院还开展远程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在其下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完CT之后,立刻同步上传到“一体化平台统一门户”,武汉市第五医院的专家便可在该平台实时查看患者CT影像资料,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给出诊断报告。据统计,2024年1月至6月,该院远程影像诊断达到2万多例,其数量在市级医院遥遥领先。
60岁的曾奶奶家住汉阳,因连续呕吐10天且皮肤出现不正常的暗黄色,被家人送至该院就诊。消化内科主任黄平晓接诊后查阅病史发现曾奶奶十年前诊断的乳腺癌已经转移到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肠梗阻和胆管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
“考虑到癌症患者后续治疗需要保持各种营养的摄入,胆汁的作用此时此刻就很重要了。”最终黄平晓选择“胆管内引流”治疗。
常规治疗方法会选择外科手术,切除被压迫胆管区域并改道吻合,传统开刀治疗,手术过程中病灶一览无遗,更便于医生操作。介入手术能让患者免于开刀,减少对身体的伤害,相应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会更高。
黄平晓带领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团队绕过十二指肠降部,从十二指肠球部另辟蹊径,搭建十二指肠与胆总管“新出口”,让胆汁从新出口排出。曾奶奶手术成功完成,在病房里她表示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术后第二天,医生查房发现曾奶奶全身皮肤黄染情况明显减轻,也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
超声内镜下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内镜操作的高阶手术。据悉,这是汉阳区首例完成这项技术的医院。
除了消化内科,中医科创新赋能解锁技术痛点,将超声引导与传统中医技术小针刀相结合,针对肩周炎和关节炎等疾病,让治疗更精准,让诊断更精确。引进中药熏蒸舱,通过熏蒸机体祛风寒湿邪、温通经络、活血化淤,实现现代科技和中医理念完美结合。
■ 党建引领促发展 作风建设新篇章
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易海涛给出答案:加强职工的作风建设,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程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大力倡导转作风、树形象、提效能、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我们要走近群众,多听他们的声音,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要求。”易海涛在医院推行十日工作法,设置“民生访谈日”和“群众体验日”,要求党支部向群众展示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对患者、职工的走访聊天听取他们对于服务、运转模式和流程等诉求,“希望患者到我们医院看病整个流程非常流畅,整体感受非常舒畅,这是我们想提供给患者的就医氛围”。
该院不断凝练党建品牌,建强堡垒,将医疗惠民和志愿服务融合于品牌建设中,将党建品牌落到实处,走进群众心里。
“这里的专家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而且还是免费义诊,武汉市第五医院真正把优质便捷的服务送到了咱老百姓的家门口,太值当了。”这是今年3月21日,武汉市第五医院联合其下辖的五里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惠民支部主题党日义诊活动时,社区居民的感言。当日,来自该院8个科室的专家与墩街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为参加义诊的居民一一进行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社区里面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还有一些老人比较节约,身体上的小问题一般不愿意来医院。既然他们不来,那我们就将服务送到他们身边,定期去社区免费为他们义诊,”院党办主任李绍婷介绍,“今年预计开展义诊宣教活动共计114场,截至6月30日,我们已经举行了60场义诊活动,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场义诊。”
据了解,每年医院都会开展多形式的惠民支部主题党日,将健康讲堂、义诊关爱“送入社区、送进企业、送至学校”,全年开展义诊、健教式党日活动近百场,共计1万余人次受益。
党建工作筑基,文化建设添瓦,作为白求恩精神武汉站的“发源地”,武汉市第五医院将白求恩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根植到骨子里。
对于什么是白求恩精神,该院心血管内科交出完美答卷,他们既是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新型专利5项的实力最强“天团”,也是常年扎根一线、开展“五个一”服务的最温暖“天团”,累计年门诊服务量5万余人次,心血管疾病筛查5万余人次。据了解,今年6月,武汉市委为该党支部颁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证书。
【关“健”对话】
谈及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武汉市第五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漫丽表示,新质生产力起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赋能医院运营管理“创新”,提高医务人员“生产力”,走“提质增效”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医院应该从科技创新、人才驱动、服务模式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针对新质生产力,武汉市第五医院现阶段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严漫丽介绍,其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我们医院在各个科室设立课题基地,要求每一个科室有针对性开展科研课题,实现科研项目转化。鼓励临床开展课题研究,使临床和科研能更好结合,更好地解决临床所发现的问题,实现科研转化,提升服务水平,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服务患者。
其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的驱动。我们医院所在的地方以前叫“凤栖山”,寓意“引凤来栖”,医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机制和策略,为医务工作者扩展平台、搭建晋升渠道及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和优质资源等来实现人才的“招进来”“留得住”“用得上”。
其三,在服务模式上我们不断创新。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消化道出血中心的建立,实现了急诊急救一体化的突破,缩短就医流程,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其四,医院联合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医联体优势,实现区域内全员糖尿病管理,包括前期未发病的指导宣教,发病时的及时救治,愈后的保健保养全周期全链条服务,覆盖人群高达汉阳区总人口的75%,预计超过60万人。
对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武汉市第五医院将如何改善医疗服务的痛点和难点,严漫丽说,我们计划打造汉阳区区域医疗中心,让医疗服务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效率化。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重大科研项目的落地,引进更多的高端医疗人才和技术设备。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等候过程中,开展诊间课堂,让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科普,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力争今年内通过国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评审,全面优化整合医院内外部资源,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信息一体化、业务专科化、管理精细化、操作智能化的全新服务型智慧化医院。
文/赵怡然 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