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大家谈

如盐在水 自然吸收

长江日报 2024年09月27日

    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吴又存: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活动实现了“道”与“术”的高度融合。其一,恪守了铸魂育人之“道”。无论是走访革命场馆,还是纵览时代变迁,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其二,创新了方式方法之“术”。把课堂搬到纪念馆、规划馆、消防站等地,创新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多样化,潜移默化中推动青少年“明大道”“修大德”“成大才”。 

    武汉市育才华岭小学思政教师张俊: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是今年夏天耀眼的一束光。作为深耕一线的思政教师,我真切感受到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激发思政课堂的内生动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将美好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江岸区法院西马法庭副庭长刘翔:

    学生们踏入庄严的人民法庭,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在角色扮演中领悟法律的运行逻辑与司法程序的严谨,从而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那份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武汉规划协会会长何灵聪:

    这是一堂真正属于学生的思政课,它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也激发了学生们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眷恋之情。

    荆楚楷模、江岸区岔马路消防救援站分队长朱雪亮:

    同学们通过近距离地感受体验,对消防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让安全观更加入脑入心。

    城市观察团代表、江岸区天津社区居民韩君:

    充满活力的江岸区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盛宴,让思政课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很有创新性,希望这样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武汉宣传》编辑鲁艳红: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

    如何调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盐味”?江岸区的做法是,让思政教育食之有味,被青少年“自然而然地吸收”。在这个“如盐在水”的行走课堂中,江岸区引领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以情境式体验、沉浸式参与、故事式分享、游戏式互动等创新模式,将主题教育化作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光、报国强国之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撰稿:胡蝶 戴亮 韩颖 李晓明 孟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