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巧准备
幼小趣衔接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余艺和学生们在一起。

    名师名片:余艺,汉阳区钟家村幼儿园副园长,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汉阳区学科带头人,汉阳区“四有教师”。

    ————————————

    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它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3—6岁幼儿要不要学习数学?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因为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数学可以发展幼儿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学内容适合幼儿学习呢?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集合与模式、数与运算、几何与空间、比较与测量。

    如果将数学学习形容为建一幢高楼,幼儿学习数学就好比是给高楼的地基打桩,楼的高度和稳固程度取决于桩的质量。如果成人一味追求数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过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教给孩子,他们只能囫囵吞枣、照猫画虎,就好比跳过打桩直接盖楼,对后续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成人应为孩子选择与其生活关联密切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学习。一方面,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最初的有关数、量、形、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只有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学习用数学的方法和思维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改造并加以分析、整理和组织,亲历从现实世界到数学抽象的转换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幼儿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关于物体形状的感知经验,这时候,成人可以把一些相关形状的物品拿出来让孩子比比看,这些形状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也可以将这些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孩子用手触摸,说一说摸到了什么形状的物品,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物品;还可以画出一些图形,让孩子找出和图形形状一样的物品。由于对先前物品有了感知经验,幼儿能更为有效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物品形状和图形的联系,逐步形成图形的概念。

    幼儿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然而,有些家长虽然知道幼儿学习数学很重要,却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大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开展家庭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学习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例如,摆放餐具可以学习对应和数数;衣物的收纳涉及分类、匹配;购物时可以认识货币;旅途中可以认识交通工具、地图;积木游戏中可以感知积木的形状、排列规律;躲藏游戏中可以学习空间方位、空间大小、距离等。总之,家庭生活内容丰富,家长可以借助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随机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

    ——提供多样操作材料。幼儿的学习需要在亲身实践和不断探索中实现。让一名3岁的幼儿给4根长短不同的小棍进行排序,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幼儿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序列的概念,他需要通过不断地两两比较,才能排出序列。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些尝试是错误的,从而逐渐找到有效的策略,比较的次数也会随之减少。到后来,他能找出最长(最短)的小棍依次往下排,这说明他知道了拿出的小棍与前面找出的小棍有序列关系。而当幼儿理解了这种序列关系后,无论从哪一根小棍开始,都可以准确地进行排列。可见,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做”和“悟”的过程,“做”是“悟”的前提。家长可以利用杯子、积木、小棍、瓶盖等常见材料,和孩子一起操作,引导他们体验数、量、形等方面的内容。

    ——成人保持同频思考。成人支持策略的有效性决定了家庭数学活动的质量。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策略有很多,如提问、讨论、示范、评价、鼓励幼儿表达、总结、联系经验等,怎样使用策略才有效?在上面提到的认识图形的案例中,如果只是给孩子一些物品玩,他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经验,如好看不好看,干什么用,硬的还是软的等,但当成人提出“它们的形状相不相同”这个问题时,幼儿的感知就会关注到物品的形状,进而产生对形状特征的比较、分析、归纳。在这里,成人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其产生了有关感知形状的数学意义。

    那么,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怎么办呢?成人可以把两个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说:“看,它们是一样的形状,都是圆的,你还能找到和它们一样的吗?”通过示范帮助孩子理解形状。可以看出,成人使用策略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和幼儿保持同频思考,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幼儿思考的逻辑,知道幼儿的困难在哪里,从而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和鼓励幼儿。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这阶段对抽象事物仍难以理解。在这一阶段,要做好数学启蒙要通过具体事物引导,让幼儿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有趣有用,进入小学的时候自然会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