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少年舞动青春活力

传统文化点亮校园大课间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的同学们参加舞龙活动。

    每天上午9时45分,下课铃声准时响起,武汉市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的1400多名学生迅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开启活力满满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炫酷的是以铃声为令、以龙把为媒、以音乐为引的舞龙,同学们或举龙奔腾、或群狮共舞,投入到精彩的舞龙运动中。几分钟的活动下来,学生们脸上红扑扑的,整个校园也变得生龙活虎起来。本学期,粮道街中学延长了大课间时间,增添了可玩的项目,学生们参与活动更加积极,出的汗也变多了 。

    ■ 课间舞龙 其乐融融

    26日上午,大课间铃声一响,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八年级严博涵第一个出了教室,跑进操场,作为班级舞龙队的核心成员,他需要带领同学们重点操练复杂动作,这能让“班级龙”舞起来更加整齐、威风。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舞龙时,我手忙脚乱,连基本动作都做不好。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慢慢找到了节奏。”严博涵同学说,在舞龙运动中,锻炼了身体,提升了协调能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团结亲密了。而且,舞龙不仅出现在大课间,体育课中也设置了舞龙课,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们也都能走上舞台展示一把。“当舞龙队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严博涵同学不仅身体素质显著提升,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粮道街中学的体育大课间是学校“五育融合”实践的一大亮点,除了广播体操与韵律操外,体育游戏“快乐龙”舞龙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该校负责人介绍,除了在大课间时间学生们广泛参与舞龙活动,在体育课上,舞龙则作为特色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学生们在体育课的舞龙课程中,深入学习舞龙的技巧、历史文化内涵等知识,系统地提升舞龙技能。不同活动场景下对舞龙项目的分层设计,既丰富了体育大课间的趣味性,又满足了学生在体育课上对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实现了五育融合在不同体育场景下的有效推进。

    ■ 体艺“引擎”发展动能

    背景墙的LOGO设计由学生创意,68个班级各有精彩纷呈的方阵展示,课间舞快闪洋溢青春活力……师生们将所学知识与艺术表演相结合,演绎《黑神话:悟空》《兰陵王入阵曲》等,体现了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在每年学校举行的盛大体艺节上,师生们共享“体育嘉年华”的欢乐和活力。

    在上学期的体艺节中,68个班级,68个方阵,每位师生都参与到了这场盛大的“嘉年华”中。活力洋溢的歌舞,展示乘风破浪的青春;精彩的武术,彰显威武霸气的少年风采;挥舞的红旗,激情的口号,厚植家国情怀……

    三个校区的创意舞剧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三角路校区将游戏《黑神话:悟空》进行创意改编。在名为《悟空少年行》的展示节目中,学生们用舞蹈展示了孙悟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的精神。粮道街校区运用彩带为主体,带来了创意体育秀《运动闪耀中国梦》。师生们用彩色丝带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演绎了多种体育项目。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不但是奥运会项目,也是生活中孩子们最爱的体育项目。学生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了对奥运精神的多样表达。积玉桥校区为全体师生带来创意鼓乐节目《兰陵王入阵曲》。战旗挥舞,象征着兰陵王领军冲锋的英姿;舞龙舞狮,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艺术表演完美结合,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有节目都由师生们共同编创,不但展现了活力校园之美,也生动诠释了五育融合的丰富内涵。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粮道街中学以“五育融合”为指导思想,将体育置于教育体系的核心位置,构建了一个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在课程融合方面,学校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进行深度融合。体育课不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训练场所,更是品德塑造、智力开发、审美培养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讲解体育知识、战术分析等,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体育动作的规范与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器材的整理、场地的布置等,进行劳动教育。

    学校还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在体育文化节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展现自己的体能和竞技水平,还可以在文艺演出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这种多元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体验成长,实现五育的融合发展。

    ■ 多元探索 融合课堂

    除了大课间和形式丰富的展示平台外,粮道街中学的体育课也深受学生欢迎。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开设了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武术、舞龙等,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基础体育课程如田径、团操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为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除了舞龙特色课程,如啦啦操、绳操、旗操等特色体育课程,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积极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组织足球比赛时,让学生自己组队、制定战术、安排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思考,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还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音乐等学科,设计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如“体育与绘画”“体育与音乐”等。在“体育与绘画”课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来描绘体育比赛的精彩瞬间,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理解和感受;在“体育与音乐”课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体育动作的节奏和韵律,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搭配,提升综合素养。

    (杨枫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