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名师坐诊带教 育出新锐“四小天鹅”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2日

    岐黄学者王平教授携博士团队在该中心开展世界睡眠日健康义诊。

    针灸博导彭锐教授在该中心为青年医生授课。

    身处医疗资源富集的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凸显特色优势?

    该中心锚定居民需求,将中医药作为特色突破口,携手岐黄学者、针灸名家,通过“名医坐诊带教、特色专科深耕、服务网络延伸”,实现了自身从“边缘”到“明星”的蝶变,探索出一条在强邻环伺下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汉中路径”,为武汉基层医疗强基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 破局:名医下沉,激活社区“一池春水”

    上周四,来自孝感的刘女士搀扶着母亲,眼神充满期待:“知道王平教授今天坐诊,我们天没亮就出发了。”诊室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王平教授正仔细翻阅病历。

    上周六,在该中心针灸治疗室里,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彭锐教授为一位饱受腰椎间盘突出折磨的患者施针,手法精准娴熟。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该中心在硚口区卫健局“一中心一特色”规划指引下,将突破口锁定在居民呼声最高的中医药服务上。

    2020年8月,该中心成功邀请到王平教授,这位中医内科领域的顶尖学者,每周四雷打不动前来坐诊。其团队的博士生也随之扎根社区,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紧随其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彭锐教授也带着团队进驻。彭锐教授深耕针灸领域,尤其擅长运用传统技法结合现代理论治疗各类痛症和疑难杂症。他的到来,为中心针灸专科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 蝶变:专家效应立竿见影,患者跨越千里求医

    名医效应立竿见影。长寿社区居民杨云松长期失眠,本想去大医院排队,听说王平教授在社区坐诊后便前来求治。“几剂药下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真没想到在社区能找到这么顶级的专家!”他由衷感叹,“这是我们的福气。”

    而在彭锐教授的诊室,45岁的王女士体验到了针灸的神奇。多年颈椎病导致头晕眼花,经过彭锐教授团队医生20分钟的精准推拿和针刺治疗,她惊喜地发现:“头晕好多了,眼睛也清亮了!”这样的案例在汉中中心针灸科已成常态。据该中心统计,患者来源从市内扩展到仙桃、孝感、荆州等周边县市,更有云南患者跨越千里慕名而来。

    ■ 育才:名医摇篮飞出“四小天鹅”

    名医坐诊是“输血”,带教育才则是“造血”。在王平教授和彭锐教授等专家的倾囊相授下,中心的中医青年才俊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2023年,在武汉市“中医药系列大赛——中医经典大赛”中,该中心年轻医生李昊力压众多三甲医院选手,一举夺魁,这位2019年才加入中心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亲历了中心的蝶变。“刚来时,中医科规模小,业务量也有限。”李昊的成长,离不开王平教授的悉心指导,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王教授“不仅针对病症,更力求治病根”的开方思路和与患者沟通的艺术。

    彭锐教授则为中心培养了一批针灸骨干。他对余涛、韩秀文、瞿迁、刘思序等青年医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从穴位的精准定位到针法的轻重缓急,倾注了大量心血。患者们亲切地称这四位在名医熏陶下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为汉中中心的 “四小天鹅”:余涛以针为笔,以情为墨,针灸技术精湛更善抚慰患者心灵;李昊研习经典,洞察病情,寻医问药如探案般精准;韩秀文将个性调理与温情诊疗结合,让小小中药茶包焕发治愈力量;瞿迁融合养生宣教与专业技术,为老人化解耳鸣之苦。

    “王教授、彭教授他们毫无保留,非常重视传帮带,”已成长为中医科主任的余涛深有感触,“跟着大师学习,我们年轻医生的眼界、水平提升非常快,居民的口碑和满意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 深耕:特色服务扎根社区沃土

    依托名医资源和本土化人才,汉中中心将中医特色服务深深扎进社区土壤,形成了独特的“汉中实践”。

    “治疗+教育”深入人心:在王平教授团队的推动下,中心不仅治病,更注重“授人以渔”。在社区义诊和日常诊疗中,医护人员现场教授居民制作中药安神香囊、赠送颈椎保健穴位按摩图解,这种模式深受欢迎。

    “针灸专科”品牌凸显,在彭锐院长及其学院团队的强力支撑下,中心针灸科实力显著提升,形成了治疗颈肩腰腿痛、面瘫、失眠等优势病种的特色方案,不少居民纷纷前来体验。

    “健康触角”广泛延伸:中心连续三年为环卫工人免费义诊,累计提供敷贴超10000份;定期送医药到江堤、养老院、工地;在社区、商场开展中医养生讲座和体验活动。“药食同源”“三分治七分养”等中医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整个社区。

    ■ 致远:构筑居民信赖的健康“港湾”

    王平教授对此深有体会:“基层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战场和活力源泉。只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中医药的确切疗效,并在基层形成可持续的中医师培养机制,中医药文化才能真正扎根、开花结果,惠泽更广。”

    彭锐教授说:“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生命力在基层。在社区推广应用好这些技术,解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痛苦,是振兴中医药、服务大健康的重要一环。汉中中心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基层中医光明的未来。”

    凭借中医特色辐射四方、华丽转身的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当顶级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当名医大家倾心“带起来”,当基层机构勇于“闯新路”,社区医疗的“神经末梢”便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坚实堡垒。

    撰文:高莹欣 余丹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