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暖成为教育的底色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3日

    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彭华明和学生们在一起。

    校长名片:彭华明,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黄陂区优秀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每每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个温暖的场景:朝霞中,老师和学生并肩步入校园;教室里,学长耐心为学弟学妹讲解难题;夜色下,班主任在宿舍点一盏小灯,温声问候。

    教育,归根结底,是用温度点燃成长,是以关爱启迪未来。让温暖成为教育的底色,是我长期坚守的信仰,更是黄陂一中多年实践的真实写照。

    □ 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彭华明

    ■ 校友温情反哺

    榜样力量暖行

    2025年5月10日,黄陂一中高一的二十名优秀学子作为年度“明智研学”活动的代表,踏上了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这座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是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也是中国物质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平台。走进中心,同学们激动地聆听青年科学家、本校杰出校友讲述自己的科研初心与求索历程,亲手触摸那些曾遥不可及的科学梦,感受中国科技如何在高能物理、国防安全乃至未来社会演变中绽放伟力。

    这样的研学活动,已成为我校校友会“明智研学”品牌项目的亮丽名片。从2023年校友会成立以来,每年“五一”前后,学校都会遴选二十名优秀学子,奔赴祖国中心城市——访名校、观企业、聆听校友讲座,实地体味时代脉搏,点燃心中理想。每次活动归来,孩子们的脸上,都多了一丝自信和从容,眼里多了一份希望和担当。

    校友会还策划了“齐名讲坛”这一标志性活动。“齐名讲坛”年均举办六场讲座,累计已有二十余位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回到母校,为在校学子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他们中有在科学领域深耕的专家、有勇于创新的企业家、有传递真善美的艺术家,更有在基层默默奉献、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的普通工作者。这些讲座,将他们鲜活的人生经验和社会实践带入校园,为学子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窗,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理想种子。

    我常常在台下静静观望:每每讲坛落幕,总有许多孩子久久不愿离去,围着校友请教学习方法乃至人生选择。这种交流,不仅是榜样力量的传递,还是一份润物无声的感恩教育。若干年后,当今天的学子走向更广阔舞台,也一定会把这份温暖和感恩传递下去,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 心灵驿站呵护

    专业陪伴暖心

    作为一个远城区省级重点中学的校长,我非常清楚孩子们成长中的心灵阵痛——留守学生的孤独、陪读家庭的焦虑、青春期的迷茫与学业的压力交织成网。因此,我们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托举生命成长的重要支点,带领团队构建起“一个中心引领、两级联动响应、三支队伍护航、四位一体协同、五育融合赋能”的心理育人体系。

    我认为健全的机制是基本保障。通过探索“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防护,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运转已经非常成熟,由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和社团骨干组成的“三色护航队”,如同校园里的阳光,温暖着每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在课程建设上,我带领团队打造的“生命·生活·生涯”三维课程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当看到学生在“生命体验课”上为亲手培育的绿芽欢呼,在“职业影子日”活动中找到人生方向时,我深知教育正在发生真实的改变。而每月一次的“校长接待日”,让我得以倾听最真实的心声,办公桌上那些写着“校长亲启”的信件,记录着孩子们从封闭走向敞开的成长轨迹。

    2023届的小敏同学,一个因家庭背景深陷自卑的农村女孩,在“优势资源地图”活动中被心理健康团队发现了文学天赋。当她在“楚才杯”作文竞赛中捧回市级二等奖时,含泪说的那句“原来我也能发光”,让我更加坚定每个孩子都应被看见。

    面对高二男生小明的考试焦虑,我们实施“家校医”联动干预:心理教师用认知行为疗法帮他重建信心,班主任定制阶梯式学习方案,而我则与家长开展“角色互换”工作坊。三个月后,小明不仅焦虑值下降,更成为班级“时间管理小导师”。

    每当听见心理咨询室里传出的阵阵笑声,看到办公桌上一张张孩子们写的感谢卡片,我都会更坚定我们的治校理念:当我们用专业守护心灵,用真心倾听成长,教育的温度自然会化作照亮人生的光。

    ■ 潜心钻研提质

    匠心施教暖学

    教育的温度,渗透在日常教学教研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黄陂一中,我们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潜心钻研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匠心与智慧,温暖着学生的求学之路,也照亮着他们的未来。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我们精心实施了“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每一对师徒的结成,都意味着一份责任的传递和一份温暖的关怀。老教师们倾囊相授,不仅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上给予指导,更在教育理念、职业规划上为青年教师引路。

    2024年入职的程静茹老师,是我校“青蓝工程”的优秀代表。她平均每周听三节老教师的课,办公桌上两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记录着前辈的教学智慧和自己的成长体悟。身边有榜样、有朋友、有引路人,这种团队的温暖是年轻教师不断进步的最有力支撑。对我来说,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黄陂一中找到成长归属,是学校最大的成功。

    在助力困难学生成长方面,学校实施了“跨越工程”。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同学——午休时的谈心、课后的辅导、平日学习状态与心理情绪的关注,每一步都渗透着温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成绩提高,更希望通过陪伴与鼓励,激发学生内在的坚持与自信。许多被帮扶的学生,后来在高考中实现了逆袭,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老师,谢谢您一直没有放弃我!”每当收到他们发来的感谢短信,我们都无比欣慰和自豪。这条成长之路,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

    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用心陪伴的真实写照。每天天刚破晓,班主任已开始陪学生早读,夜幕降临后,班主任们常常会在宿舍楼道轻声巡查,与学生交流心声。这种全天候的陪伴,是学生最强大的依靠,给了他们战胜困难、追逐梦想的坚定底气。正是这些看似琐碎、日复一日的付出,让“暖心施教”根植于黄陂一中的每个角落。

    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心灵相遇,是一场温暖心灵、照亮未来的同行。时代在变化,教育理念在更新,但是“以生命温度点燃成长”的教育宗旨不会改变,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用温暖照亮每一个黄陂一中学生的梦想和人生,让我们的学校始终是孩子们最坚实的臂弯和最柔软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