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让知识“活”起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3日

    长江日报讯 将科学课搬到科技馆,是一种什么体验?6月6日,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来到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沉浸式研学,在星辰大海与人工智能的奇妙旅程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研学前,学校启动知识预热。老师们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化身“小小研究员”,通过查阅科普网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科技馆各展厅知识。

    研学之旅正式启程。在科技馆仰望星空展厅,动态演示系统呈现的日食现象引发阵阵惊呼。“原来月亮的形状变化是这样形成的!”长江生态展区里,江豚标本和电子沙盘组成的绿水青山实景,让同学们直观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纷纷在环保承诺墙按下手印。

    最火爆的当数机器人展厅。从最早的工业机械臂到能写书法的AI机器人,科技进化史令孩子们目不暇接,研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数理世界展区则成了大型实践课堂。孩子们轮流操作椎体上滚装置,探究重心变化的奥秘;在天鹅绒触觉体验台前,科学老师现场讲解皮肤传感机制。

    返校后,同学们将开启“居家科研小达人”模式,通过科技小报、模型制作等形式展示成果。学校还计划举办“科技博览会”集中呈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是这次研学的最大意义。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亲眼见证静电球怒发冲冠、机器人翩翩起舞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明显更具深度,这种真实场景激发的探究欲,是课堂难以替代的。

    (杨枫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