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江滩鸟瞰图。

讲解员向“城市观察团”成员们介绍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建设情况。
彭年 摄

家长带着孩子在青山江滩生态草溪游玩。
“城市观察团”成员吴暄 摄

“城市观察团”成员们参观青山江滩婚礼长廊。
彭年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李沁雪 通讯员刘静怡 刘杰 韩珊 胡一洲
6月12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由专家学者、大学生、摄影师、社区工作者、大武汉客户端和长江网“长江头条”网友等组成的“城市观察团”,在7.5公里长的岸线上沉浸式感受“城市、堤防、江滩、水景”有机融合的精妙设计,“解码”武汉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这是一条会呼吸的岸线,正与千万市民共同‘生长’,见证着武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感慨。
■ 工业遗存“变身”生态绿廊
见证转型之路
“这里曾是武汉最繁忙的工业码头聚集地。”随行的讲解员介绍,青山江滩135.48公顷区域内曾密布着数十个货运码头。随着城市发展理念转型,青山江滩综合整治工程于2013年启动,通过拆除码头、腾退厂房,让这片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土地迎来“新生”。青山江滩于2017年6月全面开放,如今已成为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海绵城市典范。
“城市观察团”成员们行走在透水铺装的慢行步道上,看到两侧高低错落的生态绿植间有3座巨型吊车。“如今的青山江滩沿岸还保留着五粮库码头、一冶重件码头、红钢城码头等3处工业码头遗址。”工作人员介绍,码头吊机、铁轨等工业遗存被保留,转化为观景平台和艺术装置。比如“红钢记忆”雕塑群,让钢铁骨架与江滩绿意“对话”,彰显武汉“因钢而兴”的城市基因。“这些锈迹斑斑的钢铁巨构不仅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生态转型的‘见证者’。”
“从工业遗存‘变身’生态绿廊,这里让我看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限可能。”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24级本科生、武汉理工大学环境保护协会成员刘旭雯是第一次来到青山江滩。站在由旧工业设备改造而成的观景平台上,她深切感受到武汉在“支点建设”中的蓬勃生命力。
■ 创新生态堤防技术
海绵式江滩助力美丽湖北建设
“青山江滩总绿化率超过80%,是武汉市第一个海绵式江滩。”在与“城市观察团”成员座谈交流中,武汉城发集团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园林分院院长熊颖一语道出青山江滩的生态底色。
熊颖介绍,不同于传统直立式防洪堤冰冷的水泥墙面,青山江滩以开创性的1∶10缓坡式堤防构建起“堤顶通城、坡面亲江、地下联城”的立体生态空间。堤顶绿道如丝带串联城市脉络,坡面植被随风轻舞亲近江水,堤底停车场巧妙地隐匿于地下,实现功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凭借这一创新设计,青山江滩一举斩获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
探访过程中,“城市观察团”成员们观察到,青山江滩沿线设置了大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熊颖介绍,这些生态设施通过水生植物根系构成的天然滤网将雨水层层过滤后渗入土壤,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资源。堤坡两侧,由乔、灌、草、花交织而成的立体植被缓冲带宛如绿色卫士,既能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又能拦截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
“海绵式江滩助力美丽湖北建设。青山江滩的一系列生态举措不仅修复了沿线生态环境,更为生物多样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是长江大保护最生动的实践。”熊颖的话语道出了青山江滩生态堤防创新实践的深远意义。
看着坚固的生态护坡,市民刘女士的记忆回到了过去。在她的印象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汛期,长江水位上升是常有的事,沿岸居民经历了一场场“抗洪大考”。她感慨地说:“老一辈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新一代建设者以昂扬斗志、顽强作风推动支点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今的青山江滩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是武汉人民抗洪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升华的最好证明。”
■ 生态廊道“铺到了百姓心坎上”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2020年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启动,围绕长江、汉江岸线396公里,构建“水、岸、滩、堤、城”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市民王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临江不见江’,现在变成‘推窗见绿、出门亲水’。这条生态廊道‘铺到了百姓心坎上’。”
面对“城市观察团”成员关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提问,熊颖回应:“青山江滩不仅重塑了生态底色,更以优质环境吸引商业投资,带动旅游、服务等产业繁荣,激活区域经济‘一池春水’。”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串起八铺街樱花林、杨泗港滑板公园、青山工业遗址博物馆,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如今,这片曾经的工业岸线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乐园,又是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活力引擎”。
“青山江滩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焕新,更彰显出武汉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的战略智慧。”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方临川说,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以实地探访的形式,带领市民群众深切感受武汉在“支点建设”中的成就和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场景,让人倍感振奋。
“今年是全面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重要之年。”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构建安全廊、生态廊、文化廊、交通廊、发展廊“五位一体”的长江生态廊道,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为武汉市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奋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水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