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的音符·

“尖叫”是艺术吗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01日

    黄披星,作家、编剧,兼有音乐随笔。

    □ 黄披星

    年轻歌手单依纯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引起热烈讨论。一些观众认为充满趣味性和创新性,歌手的演绎十分可爱;但还有很多观众觉得太过另类,不知所云,只是在哗众取宠。

    大众习惯性把音乐当作甜品。一旦甜品冒出辛辣的川菜味,不适应的反对的自然不少。这是常理。

    回到改编歌曲本身。《我是歌手》版本将流行文化中最突出的两部关于“李白”的作品结合在一起。歌曲主体是流行歌手李荣浩的《李白》。原版《李白》在轻摇滚中有着略显慵懒的热情,这是原作的特色所在;这一版的改编大体上是只保留了核心句式,其他都进行了节奏上的新编。比如把慵懒的民谣风格解构,融入了电子摇滚、R&B、电子国风等多种元素,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在编曲中加入了trap节奏,使歌曲的节奏更加紧凑和富有动感。电子国风音色的运用,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古风韵味。原曲《李白》是布鲁斯的4/4拍节奏,改编则将其彻底打碎,重构了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变的节奏体系。这种节奏的改变不仅增加了歌曲的难度,也使歌曲的动态范围更加丰富。在旋律上,单依纯加入了大量的转音和高音,使旋律更加复杂和富有表现力。

    音乐改编最大的是加入游戏《王者荣耀》中“李白”角色的旁白“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它的存在很自然地显示了一种态度。而两句反问反复出现,直至盘旋向上,形成迸发式的尖叫声,不妨把这当作表达成长的高端时刻,其中有惊悚也有惊醒。当一贯以抒情、纯净歌声见长的歌手,开始坚决地尝试一种反叛的表达,即便这未必是表达自由的一种方式,也应该是一种生长中的声音态度。加上高潮摇滚部分连续的“多么听话……”显然地展示嘲讽和抗争意义。这种相当技术化的表达,坚决地去掉了温婉的声线,已经是拓宽了音乐起码是个体音乐的边界。

    值得关注的还有,比如这是被包装出来的艺术,还是艺术本身的力量呢?其实都有。《歌手》是个综艺节目,综艺自然有综艺的需求,技术性的表达是合适于竞技舞台的。舞台上的单依纯通过AR技术营造出了一种虚实交织的舞台效果。她在表演中从文静到癫狂的瞬时切换,配合着空灵的仙女形象和电子祭司的造型,使观众在视觉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音乐一直处在被重新诠释的过程中。综艺节目的诠释只是其中之一,它类似于一种有品牌的甜品店。我们还需要正餐店、快餐店,尤其需要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店。

    音乐的多元是艺术多元的重要载体。我认可这样的一种表达,是因为从这个版本中听到的都是“音乐的东西”,并没有过多把文化、地域、拼贴艺术的东西搬进去。单依纯在《歌手》中的叛逆表达,既体现了她对音乐的创新和突破,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和文化表达的挑战,乃至推动音乐欣赏方式的进化。音乐需要看到小众声音的可贵。

    “尖叫”是艺术吗?我觉得是。因为这是单依纯出众的音乐能力和制作者的想象力共同造就的。这就好比我们今天读到“弹琴复长啸”,虽然我们早就不知道那时候的“啸”是什么样的,但想起来也仍然觉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