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实习生李欣怡
8月30日,黄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系统总结黄石建功全省支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安排部署下阶段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为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全面对接,深度融入都市圈产业链
8月31日,位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纱厂车间内,百余台机器高速运转,一根根单丝直径为4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经过加捻成为一卷卷超细纱。随后,这些超细纱被送到布厂车间,加工成印制电路板生产的上游必需品电子布。
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黄石PCB(印刷电路板)产业的重要一员,该公司研发出的玻璃纤维超细纱单丝直径仅4微米,是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这项技术的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品垄断,填补了国内印刷电路板关键原材料的空白。作为印刷电路板的基础材料,黄石宏和的产品及其下游产品,进入黄石PCB企业,随后又流入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企业。
黄石全面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从单一配套逐步转为产业相互配套、相互协同的新阶段,与武汉京东方、长江存储、烽火通信等龙头企业紧密配套,形成协同发展的区域大循环。黄石还积极探索“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石”的发展模式。目前,黄石市光电子信息产业超过50%的企业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 加强区域联动,加快“融圈入群”步伐
黄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强化实干担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增长极建设走深走实。要在打造工业强市上奋进突破,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切实把准主攻方向,精准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培育重点企业,持续加强要素保障,以工业之稳支撑经济大盘之稳,以工业之进引领产业转型之进。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奋进突破,建强用好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要在加快绿色转型上奋进突破,更大力度抓治理、抓保护、抓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黄石。要在增强枢纽功能上奋进突破,更好发挥黄石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枢纽承载力、竞争力、辐射力,加快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要在深化文旅融合上奋进突破,持续擦亮城市名片,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进文旅产业升级,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要在加强区域联动上奋进突破,加快融圈入群步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黄石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中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从政治引领、用人导向、素质提升、工作机制和营造氛围五大方面推出20条具体措施,激励全市广大干部在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中不负嘱托、奋发进取。
■ 依托花湖机场,“黄石货”隔日达全球
位于黄石新港园区的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城市货站,满载手机、服装、玩具等消费品的一辆辆货车,每天不停地在棋盘洲和花湖机场之间来回穿梭。依托花湖机场,黄石的货物可“隔日达全球”。除了黄石本地的货物,还有来自华中和华南地区的货物在此发往国外,黄石已成为花湖机场跨境电商最大集货地。
棋盘洲综保区全力推进与黄石新港水港和花湖机场空港联动发展,以监管区特有优势服务港口后方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成为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的高地。
近年来,黄石市按照“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的要求,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初见成效。
2024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2305.8亿元,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亿元,全省第四,增长12.2%,增速全省第五;完成进出口总额606.6亿元,增长26%,总额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黄石经济发展速度、效益、质量已连续四年全省领先。
今年上半年,黄石市GDP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7亿元,增长13.2%,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5位、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372.3亿元,居全省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