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高向上 奋勇争先

江岸“美好教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0日

    江岸区长春街第二小学学生在智创空间上航空航天课程。

    2025年“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原创大课间圈圈操深受孩子们喜欢。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雅韵”管乐团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江岸区珞珈怡和幼儿园孩子们奔跑嬉戏,尽显童真与活力。

    江岸区领雁工作室开展分享交流活动。

    2025年,江岸区获评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江岸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历史跨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登高而遥望,笃行以致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江岸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以“品质提升年”为主线,紧扣“公平”与“质量”两个关键核心,凝心聚力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坚实迈向江岸“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五育并举

    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

    临近暑假,江岸区多名小学生化身“追光先锋队”,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开启沉浸式红色精神探索之旅,重走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陈怀民路等英雄街巷,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今年的“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江岸区积极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让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看得见,实现全面发展。打造“大思政课”创新样本,用好江岸红色资源,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贯通线上线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深化“江岸之光”系列品牌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开学第一课”,开展弘扬三大精神、学雷锋、生态保护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行走”中感知国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在亲身探寻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根基。

    持续锻造责信德育品牌。深化“836”实施体系,建设责信德育精品课例库,开展“江岸区美好责信少年”宣传选树,为学生学会负责、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指引,相关工作经验在《湖北教育》登载。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开学典礼上,新疆班学生马昊天暑期救助患病老人、“您不到我不离开”的感人故事,成为学校责信德育的生动教材。

    健康第一,快乐成长。江岸区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守护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抓手,充分调研体育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推出“四维”燃力大课间主题活动,提供跳绳、跑操、跳皮筋等10个“运动套餐”活动样例,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升。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用AI赋能学生运动健康管理,自主创编5套体适能操,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运动。

    推进书包减重,制作《书包奇妙瘦身记》系列微课,以书包减重为“小切口”撬动教育提质“大改革”。守护学生视力健康,编写《明眸奇遇记》实践手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完善系统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第31届武汉晚报中小学生足球赛中,江岸区夺得四冠,占据“半壁江山”。武汉市第六中学胡家诚获洲际田径比赛金牌。

    在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江岸分会场,由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学生表演的《拾玉镯》精彩展现传统戏曲魅力,引得阵阵喝彩。近年来,江岸区创新美育实践形式,推动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艺术教育新格局,以美育为支点,撬动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武汉市七一中学宫承君以舞狮少年的角色,亮相央视元宵晚会武汉分会场,让人印象深刻。

    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江岸区一举斩获八项国家级大奖,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四大类别,江岸区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创下区域艺术教育历史新高。

    让学生在劳动中绽放生命活力。江岸区“一校一案”推进劳动课程建设,落实“农物辨识达标率”指标要求,重点开展“我与绿色同成长”系列校园种植体验课程。学校开辟“微农场”“小花园”,聘请种植专家指导学生播种、养护、收获,把玉米、大豆、油菜等18种农作物请进课堂,打造“大地课堂——田野里的成长密码”。孩子们在泥土与汗水中,感知生命成长,理解劳动价值,实现“手中有活、心中有光”。

    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2025年江岸区中小学生科技展示体验活动现场,孩子们巧搭纸张“摩天大楼”、智造“数智生活”、操控机器人挑战外星环境,气氛紧张而热烈。近年来,江岸区多举措推进科教融合,敞开大门办教育,持续开展“院士进校园”“专家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辖区三峡集团、长江设计集团等资源,打造水资源特色品牌,完善创客、STEAM等优势品牌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项目成为武汉创新教育标杆案例。

    ■ 品牌引领

    塑造扩优提质新格局

    在江岸区五一幼儿园稚晖园区,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争先恐后跨过一个个关卡,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今年秋季,该园区正式投用,新增学位360个,为周边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十四五”以来,江岸区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学位约6000个。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形成“珞珈系”“实验系”“滨江系”优质幼儿园集群。截至2024年底,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1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4.29%,武汉市等级园占比93%,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9所,居全市第一。

    加强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开发“江岸区幼儿园招生学籍一体化管理平台”,管理调控全区公办园招生工作,通过有序引导报名、合理定向引流等方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适龄儿童提供贴心优质的入园服务。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区域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力度。“十四五”以来,新改扩建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约10000个。新建一所、优质一所,在二七、后湖、塔子湖等片区引入“长春系”“育才系”“六中系”“七一系”优质教育品牌,显著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在江岸区新村小学举办的长春品牌教联体语文教研活动现场,跨校教研团队共同探索语文教学变革新路径。长春品牌教联体深化教研共同体建设,通过跨校联合教研、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协同发展等创新机制,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江岸区持续强化品牌引领,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布区域教联体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构建优质义务教育链条,通过品牌联办、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形成“品牌+特色”的教联体发展模式。推进教联体全面提档扩容,结合区域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原有教育资源,优化“长春系”“二中系”“六中系”“七一系”等教联体布局。完善“牵头校+成员校”联动机制,推动教师、课程、科研等资源共享,在全区形成“优质带动均衡,均衡促进优质”的良好发展格局,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拔节生长”。

    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贯通式培养体系,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等全链条衔接,提供一体贯通、个性化、全面化教育服务,培养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江岸区3所学校被列为湖北省特色高中试点学校。

    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办学,将“育才”“长春”“七一”等优质教育品牌输出到武汉市部分城区。深化城乡教育结对工作,江岸7所优质中小学结对黄陂区23所中小学,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场馆,技术设备将敲击编钟声波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打印成个性化书签。武汉市育才小学智慧阅读案例生动展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作为全市唯一小学参加大会主场馆展示。

    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江岸区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传统优势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加速优质教育资源流通,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方面赋能,增强教育服务的精准性和多样化需求响应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所湖北省数字校园,26所市四星级智慧校园,5所市五星智慧校园培育校,32个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 众雁齐飞

    开拓铸魂强师新风貌

    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何书平老师通过新生第一封信,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汉铁初级中学童小龙老师,暴雨中奔走6个考点只为给学生送上鼓励的拥抱;育才华岭小学田宁欣老师的语文课像一扇窗,把文字里的星光洒进孩子们眼里;辅读学校刘桂莲老师以超乎常人的耐心与爱心,呵护每颗特殊的心灵;珞珈文景幼儿园夏鑫涛老师将艺术之美与教育之真巧妙融合,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他们是江岸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江岸区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拓展教师培育渠道,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教师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江岸教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武汉市第二中学徐卉、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高丹、武汉市第十六中学林煦峰、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昌薇、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胡斌、武汉市第六中学刘丰华、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蔡剑飞7位老师获评2025年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师。

    在鄂赣两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活动中,江岸区金本德头雁工作室、吴文君领雁工作室和江西省思政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围绕国家安全教育,开展深入研讨交流。这是江岸教育“雁阵工程”建设的生动注脚。

    江岸区持续深化“雁阵工程”,构建名师“头雁领航”、骨干教师“大雁凌云”、青年教师“新雁腾飞”的教师专业发展格局,以“1+3+N”模式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托举。“雁阵工程”启动以来,全区授牌58个“领雁工作室”、10个“头雁工作室”,吸引880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研修,通过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观摩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进阶。“两雁”工作室助力教师全面成长,累计2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7人次获省级奖励、92人次获市级奖励,5名主持人晋升湖北或楚天名师。

    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五年级教室里,道德与法治老师秦亚莉为学生带来新学期第一堂课。今年秋季,她从小学教联体牵头校鄱阳街小学交流到成员校铭新街小学。“全新环境将带来新的教育生长点”,秦老师对为期一年的教师交流生活充满期待。

    近年来,江岸区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持续推进“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全学段教师交流。今年,江岸区将教师交流与教联体建设深度融合,以教联体为基本单位,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全区13个教联体内相互推荐教师,实现人员互派、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武汉市堤角中学党员教师周凯担任班主任多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面对班级多为务工子女、家庭支持薄弱的现实,他牵头开展义务课后辅导,个人出资帮扶贫困学生,推行“分层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班级整体学业水平取得显著突破。

    江岸区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完善“135发展模式”,搭建领航、智慧、骨干、新秀班主任梯队,用好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讲座沙龙、专题研讨等方式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近年来,已培养省新锐班主任6名、市功勋班主任4名、市十佳班主任12名,市百优班主任、区首席班主任、区特色班主任160余名。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江岸区积极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紧盯强基提能,开展多元化培训,组织跟班锻炼。强化梯队培养,持续推进“铸将工程”,举办“远航”书记、校长培训班和“启航”书记、校长培训班。严格选拔标准,突出实干导向,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

    秋高楚天阔,扬帆竞争先。江岸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江岸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全过程,努力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均衡教育,书写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时代答卷。

    (文/图 刘芸 童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