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塘两岸》卷一
柳建伟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讲述钱塘江两岸四个家族在历史大潮中的兴衰沉浮,书写浙江大地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史。全书计划创作出版四卷本,一百万字左右。第一卷以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为起点,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的修建与炸毁的传奇经历为重点,描摹了四个家族面对危局做出的抉择。
《中国人口三千年》
葛剑雄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从秦朝开始一直沿用的重农抑商政策看似迂腐,实则是为了保证国家人口增长;唐朝之所以能够迅速缔造盛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吸纳了数百万外族人口;破亿的人口数量,让南宋可以在蒙金夹缝中生存152年之久;明朝多达20万的宗室人口拖垮财政,加速了明朝灭亡……人口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人口是掌握真实历史的一把钥匙。
《胡同烟火》
厚闲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继畅销治愈绘画随笔集《家在小院里》后的全新作品。厚闲以六个元素为主题把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美好收藏在这本书里。绿树红花、花开结实、逢时遇节、闹市忙民、日暮黄昏时、饥来吃饭倦来眠,厚闲的绘画温暖细腻,文字真诚质朴,每一幅画作、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人回忆起生活最本来的样子,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美好曾经。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
李开元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如果司马迁穿越到高校历史系求职,递交著述《太史公书》,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位?历史叙事与历史理论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新史料不断被发现的今天,历史应由谁如何书写?本书为历史学家李开元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师法司马迁,打通文史哲”为“终身之志”,在书中忆恩师与往昔,谈读书和历史实践,分享自己的文学作品。
《预防衰老,从50岁开始》
[日]和田秀树 著 东方出版社
50岁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人体内的激素平衡发生变化,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与青春期相对应,可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思秋期”。如何度过“思秋期”,对一个人后半生的健康与幸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50岁时未雨绸缪,从激素、大脑、外表、饮食、财务、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才能让衰老来得更迟一些。
《涅槃重生: 美国世贸中心规划重建历程》
[美] 朱迪思·杜普雷 著 梁子雄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还原了“9·11”事件后世贸中心重建这一世纪工程的全过程,系统梳理了从遗址清理、方案竞标、多方博弈,到关键技术攻关、纪念空间营造等关键阶段,为全球未来城市面临灾难如何实现“物质—精神”双重重建提供了深刻启示。它特别强调,真正的重建离不开公众参与和社会共识。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