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开起“一人公司”

出租相机最高月入4万元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沈云帆正在检测相机。

    长江日报记者商佩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商佩)租一台相机打卡演唱会、记录旅行Vlog……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以租赁方式体验生活。今年22岁的大学毕业生沈云帆看准这一需求,从长沙来到武汉开起“一人公司”,主营相机租赁业务,如今月营业收入最高可达4万元。

    9月25日,在位于武昌街道口附近的一间仓库内,长江日报记者见到正在埋头检测相机的沈云帆,货架上仅剩十多台设备。他说:“临近周末和假期,大部分相机已经被租出去了。”

    这间面积约10平方米的仓库是沈云帆的办公室,也是设备存储、检测和发货地点。今年1月,沈云帆开办这家“一人公司”,从客服、打包到简单维修全由他“一肩挑”。

    大学期间,沈云帆买过一台相机,但因使用频率不高最终转卖。这让他萌生了“随租随用”的创业想法,并曾在长沙与同学初步尝试。作为湖北荆州人,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武汉发展,看中的是武汉旅游市场潜力大、年轻人多、租赁需求旺盛。

    然而,现实很快给沈云帆“上了一课”。“刚开始挺难的,相机数量有限,维修也烧钱。曾有顾客租的相机出现故障,我承担了1000多元维修费。”他回忆道,“故障原因可能是使用中的磕碰,也可能是相机本身的潜在问题。我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顾客。”

    在沈云帆看来,这个行业的本质是服务,建立信任比追求短期利润更重要。他说:“绝大多数顾客对相机操作并不熟悉,99%的人都需要使用指导。我几乎从早到晚都在回消息,有时深夜还通过视频教他们调参数。”

    真诚换来回头客。在支付宝“鹤云租机”平台上,不少顾客已经复购3次以上服务。由于“能实时答疑”,大学生“土豆”今年2月起连续6次来找沈云帆租相机。也有宝妈在租用体验后,因喜欢拍摄效果,主动加价买下相机。

    沈云帆介绍,公司目前已购入60多台相机,涵盖千元级CCD、万元级单反等多种机型,每天租金29元至100元不等,月营业收入可达3万元至4万元。沈云帆把大部分营业收入投入到设备采购和推广中,还没有实现完全盈利。

    谈及未来,沈云帆坦言“每天都会焦虑”。不过,他已有明确规划:今年内开实体店,方便顾客亲手试用相机;未来计划在热门区域设置智能柜,提高相机取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