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昕 出版家,三联书店前总编辑。
□ 李昕
在今天,读不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读什么书可能是更重要的问题。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我们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书,是我们穷尽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的书。所以读什么书,意味着一种选择。选择恰当,则终身受益;选择不当,可能就浪费了时间。
而且大家都在抢着出版盈利的书。在这个前提下,好书不少,垃圾书也成堆。低级趣味的不说,错误百出的不说,粗制滥造的、抄袭拼凑的、重复出版的,各种各样,都是价值不高的书。读者必须慎重选择。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资金也有限,自然要挑好书来读。
经验表明,人的欣赏水平,是和人的阅读训练相联系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系。如果你总是阅读一流作品,那么你的欣赏水平就会慢慢被培养成一流的,也就是说你的眼光就高起来了,你的人文素质也跟着提高。如果你总是阅读不入流的作品,俗烂的作品,垃圾作品,渐渐地你的眼光、你的鉴赏水平,就会变得很低,变成一种对俗烂的认同,你的整个人文修养和素质也就都跟着降低了。
如何选择好书呢?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读五类书,可以使一个人成为高境界的人。
一、修养类,他举的例子,是《论语》《孟子》《庄子》《老子》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读这类书,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欣赏类,他举的例子,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还有王维的诗、陶渊明的诗等。读这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三、博闻类,他没有举例子,指的是百科知识的书,还有自然科学知识的书,游记和人物传记,等等。读这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视野。
四、新知类,他也没有举例。所谓新知,就是指在我们这个新时代,人们新发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传统的知识可能会有修正、更新,甚至颠覆。他的意思是我们的知识应该跟上时代发展。
五、消遣类,他举的例子,就是小说一类文学作品。说是消遣,其实这类书,也能丰富我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帮助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我觉得,钱穆提倡读这五类书,实际是以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为前提的。虽然他举的例子,都是中国书,没有外国书,在我看来,我们的阅读是应该包含一部分西方思想文化著作的。但是,从大类上说,钱穆讲得不错。一个人的阅读能够兼顾这五类书的精品,那么他的知识面应该很宽,精神修养应该很好,从而就成了一个“高境界”的人。
当然,这么多书,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平均用力。希望你能兼顾,这样有利于全面发展,但你必定会有所侧重。或者在一个阶段,你可以集中读一类书。如果你能够有目的地选择,然后系统地阅读某一类的图书,那么你的阅读可能就不仅仅是兴趣阅读,而且带上了某种自学的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