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手一抖 一盆烧鸡洒一地

暖心老板:算我的!人没事就好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03日

    默姐大排档老板刘默说员工也不容易,不忍心扣钱。

    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尹勤兵)一盆刚出锅的烧鸡公,还没端上桌,就连汤带肉洒了一地。近日,在武汉市江汉区常青一路的默姐大排档,47岁的服务员邹阿姨经历了一场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温暖——在她忐忑询问“该赔多少”时,老板刘默毫不犹豫地说:“算我的!”

    当晚9时许,店内座无虚席。邹阿姨在二楼从传菜电梯取出一大盆热腾腾的烧鸡公时,一时忘了使用隔热垫,手一抖,整盆菜翻倒在地。气氛瞬间凝固,邹阿姨慌忙清理现场,内心满是不安。她主动找到老板,询问赔偿方式,没想到,38岁的刘默第一句话是:“烫到没有?”确认人无事后,她摆摆手说:“菜钱算我的,人没事就好。”

    邹阿姨刚入职没多久,月工资4000元。这盆售价88元的烧鸡公若真要赔偿,几乎相当于她一天白干了。“年纪大了,反应难免慢一点。”刘默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大家出门打工都不容易。”她透露,店里的3个端菜阿姨都是50岁上下,类似情况并非首次。前不久,一份158元的油焖小龙虾被上错桌,也是她主动免单。按行规,本可要求员工赔偿,但她始终不忍心扣钱。

    在默姐大排档工作6年的安桂凤阿姨来自湖北钟祥。她从洪山区铁机路店跟到如今的新址,感慨老板从不拖欠工资,“做事很大气”。这份体谅也换来员工的真心。刘默回忆,前几年生意不大好,几位阿姨曾主动提出“发点生活费就行”。

    记者注意到,尽管创业至今仍在负债,刘默却在店门口贴出“免费提供爱心餐”告示,并通过社交平台传递善意。

    记者手记>>>

    温情,是最好的“招牌菜”

    一盆洒落的烧鸡公,照见的不仅是手忙脚乱的瞬间,更是平凡职场中流动的体谅与温情。

    在追逐效率与KPI的时代,职场规则往往冰冷而直接。损坏公物照价赔偿,看似是天经地义。然而,在默姐大排档那略显嘈杂的烟火气里,我看到的却是一条“例外”的温情逻辑。

    当新员工邹阿姨因失误而惶恐时,老板刘默那句“烫到没有”和“算我的”,轻描淡写地翻转了常见的剧本。这并非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共情。她深知,一名47岁的员工,一份4000元的月薪,其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计。那88元,在老板的账本上是成本,在员工的兜里却是一日的辛劳。她的选择,守护了员工的暖意。

    更可贵的是,这份体谅并非单向的施予。在店铺遭遇困境时,员工们主动提出“只发生活费”的回报,完成了这场善意与感恩的双向奔赴。它构建了一个超越纯粹雇佣关系的温情共同体。

    这盆意外洒落的烧鸡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家小店最珍贵的“招牌”:它不是某道招牌菜,而是那种在得失算计之上的人情味儿。这种朴素的善良,是职场中最难得的温度,也是我们社会血脉中最为坚韧的纽带。

    (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