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就这么多,潜力从哪挖?

做好“加减法”
握紧“油瓶子”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11日

    红黑绿黄豆,咱们国家这么多豆,为何大豆分量不一般?

    这粒“金豆豆”,连着“米袋子”“菜篮子”。

    大豆既能做豆制品,也能榨食用油,榨油后的豆粕还是养猪养鸡的饲料。从品种上看,国产大豆蛋白含量高,主要用于豆制品;进口大豆含油率高,主要用来榨油和加工饲料。

    近年来,人们对食用油和肉蛋奶需求持续增长,大豆消费也随之“开足马力”。我国粮食进口中大豆占“大头”,2023年进口9941万吨,占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

    大豆供给稳定,对于老百姓的餐桌意义大。然而国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耕地就这么多,大豆潜力从哪挖?

    做加法。在东北发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耐盐碱大豆的同时,近两年来,一种名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新办法在西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适宜区域推广。简单说,就是玉米间套大豆,可以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

    自2023年在大豆主产县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高产栽培技术,单产明显提高。2024年全国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做减法。近年来我们推广饲料精准配方、精细加工工艺,减少了豆粕使用量,并且广开饲料来源,充分利用粮食加工副产品、微生物蛋白和优质饲草。养殖环节的“省吃俭用”,相当于每年减少约900万吨大豆消耗。

    与此同时,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口国家多元化也让大豆供给更稳定。

    其实,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为握好“油瓶子”,守牢“米袋子”出出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田建新介绍,这些年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膳食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人均烹调用油超出膳食科学推荐量的40%多,猪肉超出30%多,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低于膳食推荐量的59%。

    换句话说,让食用油、肉类消费再科学些,既有益于健康,也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大豆进口;增加一些豆制品消费,既增加营养,也能让农民收入多一些,种大豆更有积极性。再加上科研人员加快培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大家一起使劲,14亿多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牢更好。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