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市第八医院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

“优+”医疗承载市民健康重托

    武汉市第八医院航拍图。

    超声医学科负责人柏刚为患者做腹部超声检查。

    结直肠肛门外科导师主任、主任医师陈继贵(左二)带领团队做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

    重症医学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治疗。

    武汉市第八医院门诊大厅。

    翻开武汉地图就可发现,汉口后湖片区三级综合医院屈指可数,居民看病常常要辗转跨区,颇为不便。

    2022年7月,在江岸区后湖大道和建设大道延长线交会处,江岸区委、区政府投入14亿元建成的武汉市第八医院新院区揭牌运营。同年12月,市八医院正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托管,走上“强专科、大综合”的转型之路,为后湖片区70万居民的健康护航。

    “搬迁到后湖片区,相当于医院的‘二次创业’。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武汉市第八医院党委书记许勇彪说,为贯彻落实江岸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运营两年来,医院着眼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文化赋能,依托协和“国家队”力量,重点关注常见病、多发病、突发病,在综合学科建设、优化就医流程、打造“十分钟急救圈”上狠下功夫,成为江岸人“家门口”的坚实“医靠”,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各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医院全年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7.47%,出院量同比增长87.86%,全院接诊病种数同比增长86.7%。

    ■ 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 让70万居民看病更便捷

    紧邻地铁3号线、21号线后湖大道站A、E出口,由24层综合楼和6层附楼组成的武汉市第八医院,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轮船,伫立在后湖大道与建设大道延长线交会处。

    始建于1953年的武汉市第八医院,已有七十余年历史。搬迁到后湖片区前,结直肠肛门外科和中西医结合肛肠科作为医院的“金字招牌”,多次获评省级重点专科,累计收治肛肠疾病患者百余万例,声名远扬海内外。

    但“金字招牌”的光芒也让很多居民持怀疑态度,“一家以肛肠科为特色的医院,能满足老百姓的日常医疗需求吗?”

    “江岸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是要满足市民的综合诊疗需求。而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优质医院,也是周边老百姓的需求。”许勇彪书记介绍,协和医院托管一年多来,医院坚持“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加快复制“国家队”的优质医疗资源,满足居民对内、外、妇、儿等基础疾病基础需求的同时,重点打造康复医学科、中医科、肿瘤科、老年病科、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等。加强提升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优势学科,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带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快新业务、新技术的落地,打破70万居民看病不便的局面。

    “我老伴半年前中风留下了后遗症,要定期到康复医学科复诊,做理疗。”70岁的张奶奶说,他们家住汉口城市广场,得知八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非常欣慰,“要是以前得跑老远,现在过个马路就到了,很方便。”

    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张伟教授曾任齐齐哈尔某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去年7月以“武汉英才”的身份被引入市八医院后,负责整个学科的管理工作。张伟说,后湖老年人、上班人群居多,科室不仅规划了老年病及亚健康康复项目,还准备开设夜班,为朝九晚五的务工人员提供亟需的理疗。除了原本就有的针灸、推拿外,科室还新推出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吞咽治疗、呼吸训练、艾灸等多个项目。

    此外,市八医院已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眼科、大血管外科、骨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位专家在院内常设专家门诊,后湖片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家队”专家教授的诊疗服务。

    “借助托管契机,医院深化改革,完成了从单一专科特色明显到综合医疗服务全面开花的转变。”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教授邹枕玮表示,医院围绕“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理念,持续引进国家级学科领军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拔尖人才、青年骨干落户,依托品牌优势带动多个专学科同步发展,以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为代表的专科逐步成为医院的新名片,大综合专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打通看病堵点难点 优质医疗服务带给患者全新体验

    手机AI智能导医、分时段预约、自助开单,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挂号费、80岁以上老人挂号后系统自动优先问诊,药房“无人化”智能发药等智能化系统,一系列就医流程的优化举措让患者倍感贴心。

    “我们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融入医院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便利指数。”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院区通过设置高效人性化的智慧医疗服务简化就医流程,实现了在线图文问诊,预约居家护理服务、免费大肠癌筛查等一站式便捷服务,用一部手机就可搞定就诊全流程。

    此外,结合现代医疗特色和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大楼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综合楼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整合为一体,患者不用折腾跑远路,在一栋楼内即可完成就诊、检验检查,并办理“一站式入院”。日前,75岁的陈爷爷来医院就医,在后湖片区住了半辈子的他,看到这里建造起如此现代化的医院,深有感触:“正如医院口号所说‘看病不走远,八医院是首选’,医院就在家门口,流程也简便,就医非常方便。”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医院,要把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勇彪书记介绍,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医院始终把方便群众放在首位。医院坚持在门诊大厅最显眼处开设便民门诊,患者免交挂号费,可以直接找医生开处方、拿药。去年医院开放日,有居民提出,儿科的日间门诊下午5时30分就关门了,孩子们看个小病都得请假,不太方便。医院马上推出便民举措,儿科日间门诊延迟到晚上9时。此外,还开设了肛肠科夜间专家门诊,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还方便了不少外地患者。

    “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服务有需求的市民,是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门诊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惠民举措之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夜间门诊将会在多科室推广。

    家住健康街的居民李女士最近给父亲约了一次肛肠超声检查,想到肛肠科是八医院的王牌科室,患者会很多,原以为要等好几天,没想到第二天就约上了。

    “之前确实要等几天才约得上。在做满意度调查时,很多患者吐槽等待时间太久。”刚从外地三甲医院人才引进的超声医学科负责人柏刚说,为了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他带领科室加班加点完成了此前积压的患者检查,同时,从排班、人员调配、延时工作、住院和门诊患者分流、绿色通道等方面推出改进举措。目前,平诊患者超声检查当天即完成。住院患者超声检查48小时内完成率达100%,急诊患者两小时便能检查并拿到结果。

    ■ 打造“十分钟急救圈” 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在市八医院还未搬迁至后湖片区前,在金桥大道居住多年的张女士曾因父亲在家中突发心梗送往医院急救,半个多小时的急救路程让她至今仍心有余悸。从那以后,张女士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家附近能有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一旦家中老人有不测,救护车能更快开到医院。

    提升医院的急救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尤为重要,也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搬迁至后湖新院区以来,为打造后湖片区十分钟急救圈,医院重点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及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建立急诊心血管疾病PCI手术快速通道,全面提升心梗、脑卒中急救能力。

    前不久,34岁的张先生晚餐后突发胸痛、大汗淋漓,持续1小时未缓解,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胸痛中心。由于病情危急,医院多学科联动,并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与死神“赛跑”,张先生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征得家属同意后,被直接送往导管室救治。造影显示,患者左冠回旋支近段次全闭塞。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打通了他闭塞的血管。因救治及时,张先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心血管内科主任关秀军介绍,依托协和医院的优势技术,胸痛中心推进急诊介入手术,大大缩短了心梗患者开通血管的时间,减小了心肌细胞的损伤,极大地降低了患者转运带来的风险。此外,医院还畅通“1+1+N”医联体单位上下转诊渠道,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可直接邀请协和医院专家会诊,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患者治疗后,可下转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 整合优质医疗资源 探索慢病三级防控

    近年来,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患病率迅速攀升。数据显示,当前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

    “肥胖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及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邹枕玮院长介绍,根据最新保守估计,到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肥胖的科学有效防治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至关重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去年11月,医院成立了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涵盖营养医学、运动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内分泌等内科MDT团队、减重代谢外科、心理医学等肥胖综合诊治中心,构建中心化管理、个体化诊治、全周期监测诊疗模式,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和肥胖防控。

    上周,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收到一名患者的最新体重数据。该名重度肥胖合并“三高”的患者曾因突发严重呼吸暂停到八医院抢救,经治疗达到手术指征后,接受了减重代谢手术,成功减重50斤。“只要配合医生,今年应该能实现减重120斤的目标!”该名患者说。

    据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负责人熊非介绍,成立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七个月来,已为众多轻度肥胖患者制定营养调理方案,合并“三高”等代谢病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还有多名重度肥胖患者通过手术重获健康。

    据介绍,该诊疗中心是目前武汉唯一以一类学科标准建设的代谢病治疗专科。对于科室的未来,熊非很有信心:“我们将在武汉打造国家级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

    “医院将以建设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为契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慢病三级防控‘江岸模式’。”邹枕玮院长介绍,三级防控管理模式就是由市八医院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家庭医生团队为“网底”,对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采用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构成管理全链条。目前,医院已与江岸区多家基层医疗单位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已具备慢病管理三级防控的基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许勇彪书记表示,“十四五”期间,市八医院将坚决贯彻落实江岸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奋力将医院打造成为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健康江岸建设和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新的力量。

    撰文:关馨 赵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