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叶昊鸣)水运承担着货物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职责,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2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围绕水运高质量发展这一内容介绍了相关情况。
“近年来,水路货运量累创新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今年1至5月,水路货运量完成38.6亿吨,同比增长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2.2亿吨,同比增长8.9%。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绪银介绍,上海港洋山港区首次完成国际集装箱船绿色甲醇加注;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可载运700标准箱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沿海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
在智慧化发展方面,付绪银表示,持续深入推进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以及堆场装卸设备等自动化,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8座,已建及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使用,有的已经实现集卡自动化长距离运输。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1247.4万艘次,日均进出港船舶达8.2万艘次;货物吞吐量75.82亿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海保障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长足发展——
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68.8%,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
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