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党波涛 实习生彭芷佩
7月12日上午11时20分,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签发该校2024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据该校介绍,在全国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这是第一份签发的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录取通知书。
彭双阶在录取通知书内页郑重签名。这封印有桂花花瓣纹样、承载着希望与祝福的邮件将发往山东省日照市,送到日照实验高级中学考生秦钰手中。
“你是我们华师今年录取的第一位同学,祝贺你,欢迎你!也谢谢你信任华师大!”签发仪式现场,彭双阶与秦钰视频连线,向她致以问候。“听说你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相信在学校的栽培下,在你的努力下,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谢谢彭校长!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成为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和决心。我一定不负使命,学有所成,朝着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前进!”秦钰坚定回应。
■ 首次招生即吸引高分考生填报
今年是我国首次招收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参与招生。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等18个专业,在全国招收公费师范生1600人,其中湖北200人。
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目前各校还处在提前批录取过程中。华中师范大学在山东等省份的公费师范生已经录结,进入录取通知书发放阶段。
成绩达标即可保研,毕业后有定向工作,这吸引了不少考得高分并立志长期从教的优秀考生填报,秦钰就是其中一位。她的高考投档成绩为656分,是山东省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物理方向考生中分数最高的一位,拟录取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当老师是我从小就埋下的梦想,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是我从未动摇的决心。”秦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她很幸运地遇见了很多好老师,自己也想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教师人才。而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之一,是她早已定下的目标。
■ 将打通本研培养壁垒
大四开始硕士课程学习
根据相关政策,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达到学校考核要求,即可推免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于本科第四年开始硕士课程先修学习。
彭双阶介绍,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从公费师范生到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作出的重大部署。作为教师教育的“国家队”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正着手对教师教育类、公共类、实践类等课程进行本研一体化设计,形成本硕一体进阶贯通培养模式,打破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壁垒,推动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和就业服务紧密衔接。
考上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华中师范大学将严把培养质量关,完善本研转段考核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落实分流淘汰要求。同时,将落实公费师范生奖助补、国内外交流学习、职后专业发展等激励措施,并探索“双导师”制度,构建大学—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
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回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地(市、州、盟)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
“本研衔接的培养方式,让我可以用更长远的眼光规划自己的学习,潜心研究。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我会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需要的地方去。”秦钰说。
■ 从“免费”到“公费”再到“本研衔接”
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迭代升级
2007年起,我国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又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改称“师范生公费教育”。从“免费”到“公费”再到“本研衔接”,充分体现了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迭代升级。截至2023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5万,毕业生履约任教率超过90%,其中约90%在中西部任教,为基础教育一线补充了一大批优质师资,在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均衡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自2007年以来,每年招收1600余名公费师范生,为国家累计培养了近3万名优秀教师。2021年该校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优师计划”明年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他们将前往边境县、贫困县工作,支持边远地区基础教育。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还首次开设“国优计划”卓越教师班,培养研究生学历高层次人才。
“我想问问校长,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做哪些努力?”视频连线中,秦钰向彭双阶提问。
“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情怀、你的热心、你对他们的爱。其次要有志向,苦练基本功,不断磨炼教学方法,这是老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来了学校,我们有一群优秀的老师,有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会带着你慢慢摸索。”彭双阶说,“9月,我们相约桂子山,再好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