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习近平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高位布局、科学谋划,统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如今的武汉,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江豚“逐浪”的场景频现。
天兴洲头,春种油菜秋种高粱,万千鸟类诗意栖居。
废弃矿山变景区,江夏灵山创下生态奇迹。
昔日繁忙的砂石码头,蜕变成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武汉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以更大更快步伐,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人物讲述
“湿地卫士”冯江:
看见沉湖湿地越来越好
11月2日,沉湖湿地迎来了候鸟南迁的壮丽景象。湖面上,候鸟们纷纷“空降”,为这片宁静的水域带来了勃勃生机。42岁的“湿地卫士”冯江却无暇顾及他心心念念的“鸟朋友”。
眼下,他正忙着做两件事:一是为沉湖湿地申报国家“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项目,二是申报沉湖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冯江,这位陕西籍的湿地守护者,200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来到沉湖湿地。他初来时,罗汉站条件艰苦,但他毫无怨言,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湿地保护的伟大事业中。从一名“鸟类小白”到如今“行走的鸟类图鉴”,冯江已在此扎根16年。
他坚守在候鸟迁徙和越冬季节的大堤上,有时凌晨3时仍在巡护。面对不法之徒的破坏行为,他毫不畏惧,曾花两天时间用筷子一颗颗夹起有毒玉米,保护候鸟的栖息环境。他挨家挨户宣传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将生态补偿金及时拨付给农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湿地保护者的誓言。
沉湖湿地先后实施了拆除“三网”“退养还湖”和生态修复等举措,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提升。2023年1月,沉湖湿地越冬鸟类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0.4万只,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种类也累计达到了293种。
今年3月,冯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重新出发,冯江最大的心愿就是沉湖湿地能早日跻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常常思考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将沉湖湿地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他说,武汉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以后,沉湖湿地热度持续上升,前来参观考察、旅游观光、研学实习的人数明显增长,这给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会。
“沉湖湿地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很强的生态价值,希望早日找到一条最佳的转化路径,破这个局。”冯江满怀期待。
■ 数读
长江江豚诗意栖居武汉。今年以来,生态志愿者在新洲双柳江段共观察73次,目击监测到江豚183头次。
全市河湖水质稳步改善,劣Ⅴ类湖泊由2016年52个减少至2021年0个,2022、2023年持续为0。
中碳登平台运行至今,囊括了电力行业2162家企业,排放量分配额45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
本版文字:记者明眺生 金文兵
本版统筹:记者黄师师
责编:殷雪君 美编:陈昌
版式:段莉莉 责校: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