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践行长江大保护,生态新景见证长江之美

    建设中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

    穿巴蜀、越云贵、过荆楚、入江南,长江造就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翻滚着、流淌着的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依江而生、因江而盛的驻汉央企中交二航局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呈现一大批展示“美丽长江”的重点工程。

    “台前”的万里长江,所到之处,山川地理,人文景致,各有差异,各美其美,游客沿着长江去旅游,见证长江之美。

    国庆假期,宜昌G348三峡旅游公路游客如织,再一次火爆出圈,西陵峡0.618服务区、天柱山星空停车区、黄游洞游离式绿道、莲坨畔服务区等经典成为众多游客争先打卡的旅游盛点。

    这条由中交二航局倾力建设的国道,串联起“两坝一峡”核心景区,融合骑行驾趣、地质研学等多项功能,将工程与景观相结合,通过边施工边开发边保护的方式,极大程度地保存三峡坝区独特的地质景观及地质遗址的原貌,并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优势,丰富的自然历史遗迹,提升工程定位,打造符合“自然生态路、百姓致富路、科普游学路”的最美国家公路。

    溯流而上,在重庆,由中交二航局建设的千厮门大桥国庆再度聚焦各界目光。桥上,人流滚滚;桥下,江水滔滔;桥两岸,霓虹闪烁。游客在桥上拍照观景,而拍照的游客也成为独特的城市风景,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悄然成为重庆独特的“城市阳台”。

    此外,巧妙融合两张城市名片“朝天门”与“解放碑”,被誉为“世界第一拱桥”的朝天门长江大桥;以“重庆版星际穿越”的身份意外走红,因其独特的水滴造型和科幻的视觉效果获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发文点赞的白居寺长江大桥,均火爆出圈,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的旅游胜地。

    顺流而下,到达南京。看绿意江水与自然连接,在丝丝清凉和缕缕花香中,乐享秋天独有的氛围感。集动感和灵秀于一体的南京眼步行桥,因2014年南京青奥会而建,又因桥塔形似眼眸而得名,如今已成为南京新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成为众多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1950年,中交二航局从南京浦口码头起家,而后沿长江而上,扎根武汉。先后承建50余座长江大桥,在长江沿线修建港口码头500余座,用10余条地下隧道工程打破长江南北“壁垒”,用1000余公里高等级公路和300余公里高铁编织长江沿线路网……

    美丽长江新画卷的幕后,是中交二航局坚持不懈做好长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初心与匠心。

    最近,在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施工江段出现一群久违的精灵——长江江豚,吸引市民和摄影爱好者专程赶来观看。

    “有12—15头江豚,应该是有两个小家庭。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他们。这里冒个头,那里冒个头,像赶集一样,热闹得很。”中交二航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技术负责人陈诚介绍道。

    对环境极度敏感的长江江豚,怎么会在施工现场附近“安家”?是谁在守护着它们?

    作为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双柳长江大桥选择“一跨过江”,避免水中施工。栈桥等基础设施则抢在枯水期架设,主塔桩基、承台赶在汛期来临前完工,避开水生动物活动高峰期,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废料冲入江中。主塔施工使用最新一代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智能化集成控制混凝土浇筑养护、钢筋整体吊装移位等大量工序,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与安全性的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中的噪音、扬尘和振动。

    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发展于长江的中交二航局,正奋力书写着关于保护和发展的绿色答卷,以高水平长江大保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走好长江发展与保护的融合路,在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中交二航局多付出至少上百万元成本并耗费数月工期,建设全线唯一的生态丁坝,让江鱼可以在丁坝两侧自由穿行,实现在航道整治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湖北大本营,中交二航局更是先后承建包括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工程、石首水环境治理工程、鄂州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多个项目。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多花1个亿实现大桥“一跨过江”,为中华鲟让道,在长江上闯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融合路;参与夷陵区长江大保护项目,在三峡两岸筑起生态屏障,切实改善夷陵区水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初心流淌母亲河,“美丽长江”正当时。目前,中交二航局已逐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施策、系统科学、智慧高效的美丽之路,牢牢把握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中心任务、发展机遇,以高水平长江大保护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撰文:向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