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架起桥梁

武汉“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成全国标杆

    (上接第一版)TCL实业副总裁、湖北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军告诉记者,如今,格创东智已经累计交付200余个整厂标杆项目。智能工厂标准化建设方案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近年来,武汉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大力建设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及一批大容量的数据中心,这些坚实底座为“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武汉市5G基站累计达到5.1万个,每万人基站数量超39个,是全国首批千兆宽带城市。全市各类5G行业虚拟专网已覆盖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食品制造、汽车、生物医药等本地主要产业集群。

    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是跨区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截至10月底,武汉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238亿个,同比增长44.5%,接入企业节点超3.5万家,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 数字产业化

    岚图依托5G网络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能够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化,一方面推动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另一方面汇聚产学研用各类主体,深化创新合作,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在岚图汽车5G+全连接工厂的总装车间,记者看到,5G网络覆盖从冲压、焊装、涂装到总装的整车制造全流程。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发展总监陈捷告诉记者:“通过5G网络,能把整个工厂所有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到一起,只有数据量上去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才算‘智造’。”

    陈婕介绍,以质检为例,岚图总装车型式样日益增多,以往大量质检依靠人工,柔性化生产大幅受限。依托联通5G+MEC专网优势后,企业自研AI大模型,基于运动控制和机器视觉算法,能实现多车型、高精度、全方位的自动化质检,真正地定制化生产,实现从订单到交付“千人千车”。

    这只是武汉发布的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之一。

    在长飞光纤的光缆5G工厂内,5G+工业互联网支撑大模型在工业中投入应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助理胡成国介绍,在5G环境下,大模型可以做很多优化工作。比如在误差识别方面,将故障照片上传后,基于模型去分析属于哪种异常,是鼓包了还是熔接异常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曾展望,随着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领域,更多技术潜能将被激发。

    在武汉,通过武汉人工智能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建赋能,并围绕5G+人工智能、5G+VR/AR、5G+车联网等重点方向发展数字产业化,衍生出人工智能产业垂直大模型等生产力工具,推动制造企业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逐渐转向更加灵活的定制化生产模式。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双千兆”工厂搬运任务由自动导引车包揽

    年内,国内首个全区范围全覆盖、百余架无人机全自动巡飞的低空经济创新实践将迎来新突破——普宙科技与东湖高新区深度合作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项目将验收交付,该项目已成为全国标杆。

    据中国电信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公司总经理鲍涛介绍,基于5G-A、F5G-A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武汉电信携手相关单位打造低空智联网,让无人机合规、安全、高效飞翔,为低空经济修筑发展“天路”。

    在烽火通信光缆数字制造产业园的5G与F5G“双千兆”工厂,每天2000多次的搬运任务,由各式各样的AGV(自动导引车)包揽,从“人找料”变成“料找人”。

    在马应龙药业的5G全连接中药生产线上,5G专网实时传输园区温度、湿度等数据,从辅料处理到配制、灌装、包装“一气呵成”,全自动生产让产能提升60%以上。

    下一代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无论是城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的火热一线,还是追逐未来的未来产业新赛道,5G+工业互联网应用全面逐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提升,支撑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积累壮大。

    在武汉,2023年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GDP比重已提升至48%,在经济发展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未来也将持续释放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