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以占全国3.3%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9%的经济和人口总量,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湖北、武汉以及武汉都市圈该如何作为?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智。
■ 都市圈的实力代表了城市群的发展能力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创新的推进,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中心城市以及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陈雯说,因为只有中心城市才能集聚大量的创新资源,中小城市是没有办法与之抗衡的。
陈雯介绍,围绕中心城市组成的都市圈的实力,代表了城市群的发展能力。“比如,长三角地区重点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大都市圈,辐射带动长三角十六个城市。日本的整体能力,也在于东京等三个都市圈的能力。而美国,东海岸以纽约城市带、西海岸以洛杉矶到旧金山城市带去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陈雯说。
李智也认为,“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既是区域空间拓展的三个阶段,也是经济不断发展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李智介绍,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化大都市的演进通常伴随着从孤立的“点”状发展到逐步走向依托都市圈、城市群等“面”状发展的格局,国际化大都市所在的区域是其不断强化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腹地依托。同时,随着中心城市大城市病等问题凸显,以及城市功能复合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亟待通过在区域层面进行功能整合与调整,通过积极参与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共同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 用武汉都市圈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动力源
2022年2月,由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以科学分工、协同发展为导向,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省会城市引领功能,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
李智分析认为,从目前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增长动力源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同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占全国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除武汉、长沙、南昌等核心城市外,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地区人口减少527.1万人,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亟待破解。
“建设武汉都市圈,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武汉‘瘦身健体’,积极破解‘大城市病’,通过‘瘦身塑形’实现‘强身健体’,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以都市圈引领城市群,构建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动力源作用。”李智说道。
“因为都市圈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把都市圈做起来,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总书记说‘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说明要建设好长江中游城市群,首先应该把武汉中心城市以及以武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建设好。”陈雯说,通过武汉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进而向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去辐射。
■ 充分发挥武汉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湖北、武汉以及武汉都市圈该如何作为?两位专家也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湖北要在省级层面形成武汉都市圈的协同机制,在战略上更加重视武汉都市圈,把武汉的势能向都市圈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让湖北从一个高点变成高原。”陈雯建议道。同时,武汉作为中心城市也要提升能级,特别是创新能力、开放能力和服务业的发展能力,形成聚集力量去辐射周边地区。另一方面,武汉要有更大的格局,把资源释放出去,把周边的资源利用起来,通过释放一般性的功能和产业,腾出更多的空间去发展更高端的功能和产业,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李智认为,发挥武汉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重点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以城市协作轴带建设为重点,构建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发挥武汉光谷副城辐射带动功能,加速武鄂同城化进程,推动黄石、黄冈一体联动发展,打造武鄂黄黄城际协作发展带。在武汉鄂州交界地区,探索将武汉新城打造成为都市圈同城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世界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发挥武汉临空经济区副城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孝感深度融入武汉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共建临空经济大走廊,打造汉孝城际协作发展带。发挥光谷副城辐射带动作用,以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重点,推动咸宁对接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武咸城际协作发展带。发挥武汉车谷副城辐射带动作用,以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为重点,建设联动仙桃、天门、潜江的城市协作发展带,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二是要以区域产业链深度协作为重点,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加强与孝感、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协作互动,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发展,打造沿长江、汉江布局的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依托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辐射带动鄂州、黄石、黄冈、咸宁,联手打造万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带。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携手咸宁、鄂州、黄石、黄冈,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大健康产业带。依托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与鄂州、黄石、黄冈三地临空经济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咸宁高新区等园区协同创新,打造智能产业带。
三是要以平台共建共享为重点,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以武汉东湖科学城为核心,串联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的创新发展联动轴,联手打造成为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支持都市圈内城市在武汉建立研发机构集聚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支持在武汉设立离岸科创园(中心),推动一批研发设计在武汉“飞地”、转化落地在本地的优质项目。建立都市圈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武汉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在都市圈首购首用。组建武汉都市圈实验室联盟,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重大领域,推进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