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余睿)前不久,小陈应聘到武汉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一个“巧合”:“和我一起入职的总共10人,其中7人是天蝎座‘E人’。”
所谓“E人”,是MBTI(人格类型理论模型)中的一种人格类型,指性格比较外向的人。
小陈回忆,这家互联网企业招聘时,部门主管询问了每名求职者的星座和MBTI人格类型。他说,他所在的部门是市场营销部门,确实需要员工性格外向。
记者发现,上述近年来风靡网络的人格测试方式已经进入不少企业的招聘启事。
据了解,在MBTI测试中,每个坐标都包含注意力来源方向(外倾E/内倾I)、认知方式(实感S/直觉N)、判断方式(思考T/情感F)以及生活方式(判断J/感知P)等4个维度。4个维度的不同组合方式组成了16种人格坐标,对人的人格特征进行描述。
记者在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软件上输入关键词“MBTI”后发现,武汉有近10家单位明确将MBTI人格类型写进职位要求。求职者输入个人信息后,BOSS直聘软件会邀请求职者参与16型人格测试,测试结果会展示在个人简历中,供招聘单位参考。
光谷一家名为“全品文教”的企业在“初中数理化教研员”岗位的第一条要求中写道:“要求MBTI人格为INTJ(专家型)、INTP(发明家型)、ISTP(实验家型)。”汉阳区一家名为“艺舒梦之传”的企业在“AI绘画师”岗位的要求中写明,需要ENTJ(指挥官型)和ENFP(竞选者型)人格。不少企业招聘人力资源专员时,要求求职者熟练掌握MBTI测试技巧。
对此,“全品文教”事业部经理胡先生表示,若求职者满足其他条件,仅MBTI人格类型不符,公司还是会考虑。“人格类型测试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我们还是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
“艺舒梦之传”首席执行官李先生则表示,公司会优先考虑MBTI人格类型测试与岗位需求相符的求职者;若有非常优秀的,会酌情考虑。
不少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招聘时会直接询问求职者的MBTI人格类型。
“公司招聘人员主动问我的MBTI人格类型,让我觉得很亲切。”大学毕业5年的小兰今年跳槽进入一家直播公司。应聘时,人力资源专员询问了她的MBTI人格类型,但不是硬性要求。
今年8月,应届生旺旺入职武汉一家游戏公司。她回忆说,上班第一天,人力资源专员给每名新员工发了一张表,要求详细填写包括星座和MBTI人格类型在内的个人信息。“这让我感觉被人‘贴标签’了,把这个用在企业管理中不妥。”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人士介绍,她所在的企业招聘时会询问求职者MBTI人格类型,也会优先选择E人。她认为,人格类型测试只是一种招聘手段。在MBTI人格类型测试出现之前,人力资源部门曾广泛使用过公务员考题和性格角色分类等方式辅助招聘。“将其作为辅助没问题,但作为硬性条件则涉嫌就业歧视。”